作為曹操的謀士,郭嘉不希望陸離辜負了這份信任甚至傷害到整體的規劃。
陸離舉起酒杯:“明公信我,奉孝也當相信自己的眼光才是。”
相信自己看友人的眼光,相信自己選擇明公的眼光。
郭嘉也舉杯,兩人一飲而盡,沒有再談論這個話題。
曹操跟陸離倆人因為這件事情各有人來找他們說話,劉協這裡自然也有人與之言語,畢竟換的是負責保護他的九卿之一。
至於被換了官職的楊彪,抱歉,這裡暫且沒有他說話的份。
同是四世三公,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的差別可見分曉,又或者可以將其稱之為有兵與沒兵的區別。
而這份區別明明這樣赤裸的展現在了所有人面前,絕大多數人卻恍然未見。
太平治世進憑借家世就足夠風生水起、令所有人都不敢輕視的楊彪,在這場職位變動中存在感低的嚇人。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哪怕他被調任為管理祭祀的九卿之首,在許多人看來依舊只是炮灰的模樣。
一開始聽到許昌關於天子親政的風聲,劉協本來只是想要順勢而為,但有些勢一旦順了,很容易最後就發展成一種騎虎難下、進退兩難。
不過劉協倒不是如此,他只是在順勢並被斷然拒絕後,心裡生氣。
而這股氣一撞上連勝幾場的曹操的“不恭不敬”,便不免發展成一種沖動與悲慼。
曹操贏了對他而言算是好事嗎,曹操輸了對他而言又算是壞事嗎?
此刻還不曾發生過黃袍加身的故事,但這一點都不妨礙劉協感知到某種危險。
隨著曹操連勝幾場,揚州大半與河內之地被收入囊中,聲望也隨之水漲船高。
勝利是會養人的,它會養成氣勢、自信、從容,也會養出傲慢與目中無人。
如果有一天,曹操強大到不需要天子來幫著自己師出有名,這天下是否還會是大漢的天下?
比起曾經就差將篡位直接說出來的董卓,曹操從始至終都沒有表露過相關的意思,哪怕如今情狀上比起最開始的恭敬大有不如,但總體而言也是過得去的,最多也就是半個霍光的程度。
曹操雖然在政務上把持著不放,但至少不曾插手宮闈之內。
總得來說,他還是漢臣模樣的。
可讓帝王防備與警惕的,從來不是對方想不想、做沒做,而是對方有沒有能力做。
盡管眼看著都要當爹了,但劉協確實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人。
雖然這位少年人從登上皇位後,最先學會的便是忍耐,可忍耐也是有闕值的,而壓抑日久後,忍耐會變成成倍反彈的沖動。
更不用說還有人幫忙敲邊鼓,比如說董承。
陸離也沒想到自己剛換了職位,就撞上事了。
陸離:我就知道老天爺是真的不喜歡我的。
劉協聽到陸離求見,心裡稍稍一顫,他不確定對方是入職後來走流程,還是說……
劉協:“宣陸卿進來。”
陸離進來後沒有說自己撞見宮人鬼祟,只說透過上一次流言自宮中外傳之事,深覺其中漏洞頗多,制度疏忽,想來司空就是考慮到這一點,才做了這份職位變動,所以我不得盡職盡責一些。
陸離:“如此,方能不負司空,不負陛下。”
陸離說的委婉,但對於心裡藏著事的劉協而言,這話簡直充滿了話裡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