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袁紹向北與向著東西無法擴張之時,擋在對方南邊的曹操會面臨什麼,似乎不難想象。
盡管袁氏兄弟兩個的不合持續了幾十年了,但到底他們還是兄弟,此刻若是不翦除一方,到時被前後夾擊可就不好了。
況且在北方強勢擴張地盤的時候自己這邊不動,那就是在放任敵人強大而無為。
陸離與郭嘉兩個出現了分歧,程昱則有另一種看法:“先前劉玄德於冀州袁本初處,遇對方問攻袁術之事,既然袁大將軍有意,何不以劉玄德為使,以冀州之兵為先鋒。”
陸離不由看了程昱一眼,這計策明晃晃的是程昱舞劍,意在劉備啊。
燭之武退秦師誰不曾聽聞呢,如今對方這是要讓劉備去勸說袁本初當秦伯,幫著晉侯曹操)攻打鄭伯袁術)。
能成了對曹操自然是好事,成不了袁紹一怒之下將劉備給殺了,那就更是好事了。
劉玄德,又是名士又是宗室,buff疊的不要太滿。
陸離老早就看出來了,程昱對劉備的防備簡直比自己這個穿越者都足。
這倒也無關對方喜不喜歡劉備,這完全就是對方看出了劉備潛力非凡,絕非常人,甚至預言般的認準了一旦放過對方,此人必是曹操大敵。
就這份看人眼光,陸離是真的相當服氣的。
他覺得換成是自己,又或者說換成是並無後世相關記憶的自己,他還真不一定能夠如程昱這般精準判斷。
但不管他們看得準不準,計謀好不好,最後拍板做決定的還是隻有曹操。
尤其是在對付劉備這種氣運之子的事情上,別人怎麼著陸離不清楚,但就他自己這個不受歡迎的黑戶狀態,不借曹操的勢,是真的不成的。
不過仔細想想,這人分明是曹操的敵人,對方如果真的顧忌這個、顧忌那個不願意動手,那他也沒有必要皇帝不急急死臣子不是。
曹操在聽完他們三人的說法後,看向了一旁的荀攸,顯然在等待對方的看法。
荀攸給出了第四種看法:“自古有助紂為虐之人,袁公路得傳國玉璽而稱帝,璽從孫伯符手中而來,此時對方正在其後。
又有劉表,漢室宗親,豈能視非劉姓稱帝而不為?”
四個人四種說法,陸離與郭嘉是時機上的分歧,程昱與荀攸是友軍上的不同。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道理,這個時候一個善於決斷的明主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這要換成是袁紹,還不知道得怎麼糾結呢。
對於程昱對劉備的針對,曹操沒有點頭,但是遣使前去的計策採納了,只是使者不是劉備而已。上次派遣的李伍就不錯,正好也算是熟門熟路了。
對於荀攸的團結孫策與劉表,曹操同樣接納了,並且在這件事情上的使者選擇的是劉備。
而關於時機,他選擇的是郭嘉的說法,陸離的計策倒是完美符合他的人設,只是在軍事之上不□□於天真,換句話說,有點理想主義了。
尤其是涉及到百姓之事,總不免帶著幾分急切,他就屬於那種會讓曹操擔心,敵人如果用百姓做人質,他會為之裹挾的存在。
青州樂安郡死去的豪強:你要不要看看我再做判斷。
雖然沒有選擇陸離的計策,但此次留守後方的權力倒是給出了不少,尤其是關於防範袁紹那邊的相關安排。
袁紹與袁術到底是兄弟,有些事情思考的再七平八穩,也擋不住一個突然變故。
曹操安排陸離前去東郡,協助夏侯惇他們戒備袁紹的相關動作,許昌這邊則是交由荀彧等人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