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風不度,眉頭騷人。
歲月經未消,一片心真。
早是寒容驚豔,
更催今朝生情。
月下老人紅不牽,
自有良酒繫心神。
秦淮芳菲女,琵琶輕語。
運河浣劍客,喃喃入神。
一聲輕喝乍起。
誰道男兒好言?
六月弱柳風拂動,
自古美人向英雄。
……
——
廬州在元時比較有名。畢竟元朝不怎麼重文,徽硯的名聲在元朝歷代皇帝的眼裡怎麼都比不過廬州。
到了朱明時,文人再度於政壇上活躍,廬州在安徽的名聲就短了些。不過在朱明一代,廬州失了主要名聲並不是因為文人之寶,而是因為朱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生在鳳陽。
本是能成為使司的安徽莫名其妙的就因為鳳陽是龍興之地的緣由而劃入南直隸。當然,這都是旁話。
……
話說那兩當山名聲可不小。那可是數百年前天下武學大興時一位生長於廬州的劍客成名的地方。雖然這劍客一生沒有走出過廬州,但是他的劍法卻引來天下無數劍客的挑戰。
而這劍客為了保證戰鬥不影響到廬州百姓生活的同時又能和天下眾劍客過招,所以特此將每次的交手之地定在他生長的地方。
兩當山本不叫這名字,至於原來叫什麼名字,即使是廬州本地上了年紀的百姓也說不出名字。他們只知道這兩當山名字的由來。
那是在劍客暮年,劍客的劍法已經是出神入化。即使是力壓正道三派長老的邪教教主也不是他的對手。因為劍客終生不出廬州,只庇護廬州一處百姓。所以邪教教主對他也很恭敬,廬州境內更是從無盜賊奸邪的出沒。而在暮年劍客快要離世之時,他不想自己劍法沒了傳承。於是暮年劍客發出劍令,招天下劍客來曾經的比劍之地聽他講劍。
那一場講劍足足持續了三天三夜。當第四天天亮之時,天下所有劍客皆對暮年劍客行以師禮。看著眾劍客如此,暮年劍客只是微微笑了笑。當他起身的剎那,太陽正好照在他有些佝僂的身子上。見著自己影子落在地上,暮年劍客突然覺得那影子在動。再仔細一看,彷彿那影子就是一位一直不曾變老的劍客一般。
暮年劍客看著看著,突然一手抽出佩劍,直接就和自己的影子交起手來。但是誰知道無論暮年劍客出什麼劍法,那影子不僅毫髮無損,更是能完美破解他的劍法。跟自己影子走了五百招之後,暮年劍客突然身子不支,一口鮮血就直接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