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捐錢?”
“捐了多少?”
“你會捐款嗎?”
……
類似的評論,足足有上千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些做著道德綁架、積毀誅心事情的人,不就是故事中僧人的化身嗎?
孟德有些猶豫的問我。
“老闆你的意思是,我不用在乎這些人?”
我點了點頭。
“錢是你合法努力賺來的,你願意捐給別人,是你的善心善行,你不願捐給別人,誰也不能從你手裡硬搶硬奪。”
“碰到可憐人,你願意幫他,別人應該為你鼓掌,你不願幫他,別人也不該因此指責你。”
“那些道德綁架的人,就像你之前說的。”
“捐他的!”
“你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了。”
我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其實,那些『逼』迫著你捐款的人,最是吝嗇。”
“我給你們講個‘笑話’,有記者去街頭採訪,問一個路人。”
“如果你有一百萬的存款,你願意捐一百塊給窮人嗎?”
“路人說願意。”
“記者又問,如果你有十萬的存款,你願意捐一百塊給窮人嗎?”
“路人說願意。”
“記者再問,如果你有一萬的存款,你願意捐一百塊給窮人嗎?”
“路人說他不願意。”
“記者追問為什麼?”
“路人回答,因為我真的有一萬塊。”
“那些『逼』迫你捐款的人,就像這路人一樣,他自己並不會從身上拔下一『毛』一毫,卻吵著讓別人去捐獻。”
“如果你問他為什麼自己不捐錢,他會理直氣壯的回答你。”
“因為我沒他有錢啊!”
“如果我有一百萬,肯定都捐了!”
“我敢肯定,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會把自己口袋裡的錢,捂得死死的。”
喜歡陰商請大家收藏:()陰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