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和成廉是滿夷谷大捷的最大功臣,如果沒有他們兩個,恐怕在座諸將都已命喪黃泉,在此關鍵時刻,他想聽聽呂布的意見。
按照前世的軌跡,呂布並沒有發兵滿夷谷,而是和成廉堅守九原城,各郡將校則屯兵陰山,阻擊退敵,最後阻止了羌人的這次南侵。
可如今他和成廉都在滿夷谷,九原城變成了空城,僅靠那些老弱病殘,如何能抵擋生活在苦寒塞外的雄風鐵騎。
況且九原城內,還有他牽掛一生的人。
想到這裡,呂布微微頷首:“崔參軍之策乃中策!”
崔均頭顱微微一偏,他並沒有因為呂布的反駁而生氣,而是耐心詢問:“奉先可有上策?”
呂布看了一眼滿營將官,兀自說道:“南侵的路有兩條,一條是陰山,一條朔方,如果我們只守陰山,不保朔方……”
他停了停:“結果是後路被斷,腹背受敵,九原危在旦夕!”
崔均沉思分析,俄而微一鎖眉:“奉先言之有理,可分兵而守,會不會得不償失?況且朔方遠在千里之遙,如何能守?”
“崔參軍言之有理,分兵作戰,已犯兵家大忌!”
“不錯,就算羌人奪得朔方,他們怎會捨近求遠,犯我幷州?”
“呂司馬多慮了,河西才是羌人的最終目標,我等只要守住陰山,保證幷州不失即可!”
就在此時,一直沒有說話的成廉突然冷哼一聲:“河朔如此之重,朝廷豈會置之不理?羌人一旦進攻受挫,保不齊會繞道河朔,進攻五原。”
崔均微微一怔,有點不可思議的看著成廉,成廉卻扭頭看向張懿,聲音清亮如金磐:“明公,九原斷不可失,否則雲中危如累卵。”
要知道趙武靈王修建長城和九原重鎮,目的就是防止匈奴繞道南侵雲中,如果丟了雲中,幷州之戰便是死局。
崔均既然作為參軍,自然有非凡的見識,稍點即通,他附和道:“孝傑此言,不無道理……”
眾將官見崔均已被說服,自然也不在多話,而是把目光投向張懿,等待他的決斷。
張懿將案上戰報遞給崔均,同時說道:“剛剛收到最新的戰報,羌人已繞道河朔,入寇幷州,西安陽已失……”
此言一出,眾將譁然,如果真如張懿所言,那九原城豈不是危在旦夕?
九原城一旦被羌人攻破,那幷州還守個屁。
張懿哪管帳內諸將的表情,他把目光投向呂布,加重了語氣:“軍情緊急,奉先可否擔當重任?”
呂布毫不猶豫的起身,抱拳道:“願替明公分憂!”
“既如此,老夫分你一萬兵馬,即可馳援九原郡……”張懿說完,徒然一拳砸在書案上,震得硯臺上的墨汁傾瀉而出:“其餘諸將,即可率領本部軍馬前往陰山,老夫有言在先,戰端已開,眾將士當齊心協力,上保疆土,下安黎民,凡有臨陣脫逃、怠慢軍心者,不管你的靠山是誰,老夫殺無赦……”
眾將官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於是紛紛抱拳道:“末將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