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王桓縱站在樓船的最高處,眺望著遠處的桑落洲,也就是劉絳和張子悅駐防的江心洲。
作為燕王桓璋的嫡長子,十幾歲就跟隨舅父謝訓在軍中歷練,也算是老軍伍,通曉軍事,立過不少軍功。
眼下謝訓命他為前部都督,督三將進攻江心洲的東軍。出兵之前,舅父謝訓跟桓縱和桓絹、劉相貴等大將說的很明白。
後方的皇帝陛下三戶抽一丁,擴軍二十萬,如此規模龐大的軍隊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原本的對峙計劃不能進行了,必須速戰速決。
且目前西楚小朝廷也必須展現出自己真的要跟李賊不共戴天,主動進攻,不然就更不得人心了。
所以要主動出兵。並且軍隊的規模擴大,需要的糧草供應也是成倍數的增加,又三戶一丁的抽調了大批的青壯年,這麼瘋狂的抽丁,一定會影響糧食產量,八月已經要秋收了...這些作為主帥的謝訓全都有考慮。
於是在第一批的援軍已經到達以後,立即展開了進攻。
援兵足有三萬人之多,大部分是從軍時間未滿一個月的新兵,還需要時間磨合訓練。其中還有一部分是荊楚豪強們的家丁部曲,受過一定程度的軍事訓練,但豪強們所依仗的精銳部曲必然不會太多,數百人就夠他們武斷鄉曲,可以控制數千甚至上萬人為他們耕作,供他們盤剝。
討逆將軍陳靈、虎威將軍王寶、蕩寇將軍李伯基,這些人都是荊州豪右,桓璋稱帝之後投靠過來的,全都封了將軍。
這幫豪強也都是抱著建功立業的想法,在郡縣之內橫行慣了,普遍心氣比較高,都覺得自己很能打,只是沒有機會,這次當了將軍可不得一戰成名天下皆知?
桓縱的命陳靈率部攻打最前面的也容易靠岸的馮抗營壘,王寶率部攻打江心洲另一個適合登岸之處,是張子悅所部防禦的地段。
馮抗則指揮著長槍兵守在木柵之內,嚴密守備,老胡則指揮弓弩手則落在後面就位,等待指令。
陳靈所部率先登岸,士卒扛著梯子,列著隊,直挺挺的朝著東軍營壘發起了衝鋒,打算越過東軍方面的挖掘的深濠,架設通道進攻。
但還沒等西軍士卒靠近壕溝,東軍的箭矢已經到了。
數百支箭矢落在人群中,直接將數十個西軍士卒射倒,隨之而來的就是慘叫聲。
一個西軍士卒被箭矢將手釘在在地上,淒厲的叫聲讓左右無不畏懼。
隨後第二波次箭雨也緊接著覆蓋了西軍衝鋒的狹地上,又將數十個西軍射倒。
西軍大多都是新兵,即便有些勇氣,也被同伴的慘叫聲帶走大半,不過陳靈在後面命令督戰隊連續斬了數名退後計程車兵,這才讓士卒在死亡威脅之下再度踏上前進的道路。
而為數不多的老兵也在衝鋒的途中教新兵如何用木盾抵擋箭矢。
“都把盾牌斜著舉,箭矢是從半空中落下來的,你平舉著能防個啥嘛...”
“盾牌都斜著舉...”
在承受了三次箭雨覆蓋之後,西軍終於將梯子搭在壕溝上,當做簡易橋。隨後就是一隊一隊計程車卒向著壕溝對面的營壘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