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城卻發生了一場政變,大批不明勢力的刺客闖入大王子府,企圖將大王子府的人一網打盡。
結果沒想到碰上了硬岔子,反而全部落網。
刺客在嚴刑拷打之下,只吐出是受姚家指使。
只是姚家當時已然沒落,姚妃被軟禁在王府中已有六年,早已狀若瘋婦。
而且那些刺客裡有好幾位是當年跟隨在信王身邊的親信……
高策以事涉及繼妃為由,將這些被廢了武功的俘虜交給信王處置。
信王震怒非常,下令嚴查這些人的來歷家小,然而只過了一夜,這些俘虜便全都仰毒自盡。
而瘋了的繼妃也在宮裡畏罪自殺。
至於明面上的罪魁禍首姚家,則被抄家滅門。
從此之後,信王對大王子一家寵愛非常,不絕的誇贊,有如流水的賞賜,時不時地跟重臣談及將來的大位傳承,必是嫡長子一家……
然而高氏全族風風光光地進了京城。
各方各派,商議登基大業。
卻有來自東南的段大人道,既然這中原是兩地聯軍打下來的,讓信王登基顯然不合適。
豈不是沒有體現出孫王妃的汗馬功勞?
他這話一出,卻沒想到引來了不少重臣的附和。
甚至還有不少是信王的鐵杆!
信王一口老血差點噴了出來。
心知這大兒子一家必是心知肚明先前那場政變是自己發動的,之前順手推舟,原來後招在這兒。
然而他早已不複當年勇武,況且當年他也不及孫釵這個彪悍的兒媳。
心知大勢已去,信王只得妥協,同意由大兒子登基,自己當太上皇。
誰知就是這妥脅都沒能成功。
段大人又道,大王子與孫王妃在政績上算是平分秋色,但戰績卻主要是孫王妃的,孫王妃出生入死,卻將帝位拱手讓人,即使是自己的夫君,也未免略有不公,更何況大王子若登基為帝,後宮豈可只有一人?
若還要再進新人,那又置孫王妃於何地?
因此最為穩妥,最能安定兩方軍心的法子便是,讓十三歲的小王孫高懷登基為帝。
信王為太太上皇,大王子高策為太上皇。
這提議一出,便成了一面倒的局勢。
信王心裡的老血吐了又吐,信王的兒子更是如遭雷劈,然而大勢本就不在他們這一方,自然也是無可反駁。
十三歲的高小懷便成了天聖朝第一位帝王。
這位小皇帝似模似樣地坐上帝位,便先下旨冊封了自己的爺爺,爹孃,還有幾位叔叔嬸嬸。
孫釵穿上太後的大禮服,站在落地雕花鏡前,看著鏡中女子經過歲月洗禮幹練的眉眼,不由微微一笑。
人生贏家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