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的顛沛流離已經把原先那個心高氣傲的貴女脾氣給磨得沒了影子,幾百裡路,身無分文地來投奔從前看不對眼的庶妹,別說杜四娘了,就是杜四孃的丫環,她都得賠上笑臉。
翠荷長這麼大,還是頭一回見杜三小姐這般給她好臉,再配上如今三小姐的落魄情狀,心情一下子極為複雜,但面上還是揚出了笑容,“哎呀,這位便是小公子吧?長得真……乖巧!”
其實杜三娘兒子長得也是人人誇如仙童來著,但這一路上忍饑受怕的,半路上還病了場,再水靈的小兒也跟小黃葉似的蔫吧了,讓翠荷誇無可誇。
跟著翠荷進了林家。
林家住的宅子離得縣衙不遠,只能算是中等,不過杜三娘這會兒落魄成這樣,只期盼庶妹能給她個遮風擋雨收容她們娘倆的地方就不錯了,哪裡還敢似從前那般地挑三撿四?
“三姐!”
杜四娘得了信就在門口接人,遠遠地瞧見一個穿著粗布衣的農婦模樣的人抱著個瘦巴巴的小兒走了過來。
形容枯槁,神色憔悴,瘦得如同麻竿一樣,一陣風似乎都能吹走似的。
杜四娘當時淚就下來了。
在閨中時爭風鬥氣,等各自出嫁了,長年不見面,這一見就是如此悲痛的場面,再有小心思,也都煙消雲散去了。
“四妹!”
杜三娘聽了這一聲,倒是提著的心定了下,眼淚也刷地下來了。
這一場大劫,不光是她婆家,是整個杜家,整個的柳縣,都遭了大難了啊!
杜三娘母子兩被接進宅內,梳洗換上新衣,杜四娘又給他們準備了熱飯熱菜,雖數量不多,兩菜一湯,對餓了好幾天的人來說,那也是美味得緊。
吃過飯之後,杜四娘陪著坐著,說起柳縣杜家遭難,姐妹二人又哭了一場。
杜四娘聽了杜家還有好些人逃了出去,心裡便想,也是去年姨娘得了急病過世,不然如今被在宅子裡,定是被放棄的,總算是沒有遭了罪……
哭過之後,杜四娘又把自己的兒女叫過來。
讓大姐兒和哥兒見過姨娘。
三歲小女童和只有一歲被抱在懷裡的小男娃都是白白嫩嫩的,雖然穿著不顯富貴,但一看也是精心養著的,很有禮貌,雖然還挺認生,但都糯糯地上前行禮,叫著姨母。
反倒是杜三孃的兒子,因那夜大亂,又一路遇見許多險情,被嚇到了,這會兒看見生人,還是一個勁地往母親懷裡躲,若多叫他兩句就要哭。
杜三娘十分尷尬,杜四娘卻大方地勸慰幾句,倒是慢慢養著就好了,待明日給請個姥姥來給小外甥壓壓驚……
“娘親,我還想去尋懷哥哥玩……”
小女童本來聽說自己來了個同歲的小表弟,還挺好奇新鮮的,結果小表弟根本就不肯跟她說話,小姑娘就沒了興趣,眼睛一轉就向自家親娘提了要求。
“行了,你去吧!”
杜四娘一揮手,小女童歡呼一聲,撒歡著就跑了。
看出杜三娘眼裡的疑問,杜四娘便跟她解釋,“三姐可還記得當年,咱們幾個一起去長陽)縣參加的抓周之禮,孫家小公子名叫孫懷,如今已是六歲了,現正隨著孫大人在平安縣。懷小公子機靈聰慧,對比他小的孩子也很有耐心,因此才見過幾面,這小丫頭就懷哥哥長,懷哥哥短的。”
杜三娘感慨萬千,“當年咱們還是不懂事的小姑娘,那小公子才不過周歲,如今卻已是這麼大了……”
當年她給杜四娘出的那主意,不說是餿主意吧,也沒安著多少好心。
卻沒想到人的跡遇十分奇妙,四妹妹嫁的也算是不錯了。
雖說宅院不大,但整個後院就她一個女主人,幹幹淨淨的,什麼煩心事也沒有,不然這氣色體態不會這麼好。
住了兩天,杜三娘漸漸緩了過來,神婆姥姥來給她兒子收過魂之後,小娃娃似乎是好了很多,也敢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冒詞兒了。
對上姨母也能小聲地叫上一句。
“什麼?孫大人要見我?”
杜三娘望著來傳信的杜四娘,驚訝不已。
杜四娘笑道,“三姐可別多想,孫大人該是沒有什麼多的想頭,是想了解柳縣的情形罷了。你把趙勝和張材都帶上。”
一個深閨婦人,怕是知道的不多,兩個護衛是杜家派的,應該知曉不少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