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剩下的八條規則,那是殺手中的行家才能瞭解到的,總而言之,如今靳童領導的驅魔人組織比曾經強了許多,營救盜王的難度又增加了。
不過劉降龍也不是吃素的,這次也聚集了不少江湖門派,就連不太願插手朝政的五音十二律都參與進來,而且其五大幫主來了三位:宮成、商火、黎羽。
古代稱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為七聲,其中以任何一聲為音階的起點,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聲為音階的起點的調式稱“宮”,即宮調式,而以其他各聲為主者則稱“調”,如商調、角調等,統稱為“宮調”。
五音十二律是一個類似於民間樂坊的組織,看似一群彈琴奏樂的風流公子們,其實都是江湖上的絕世高手。宮成,師從斬楓劍法第七代傳人徐宮,也就是蕪念和徐嫣的師弟,學成後便給自己取了個江湖名字:宮成,宮是五音第一音,他是五音十二律的創始之人。商火,名字看上去很上火,但這就是他的真實姓名,此人使用一把紙扇,看似弱不禁風,但善用暗器。
劉降龍對於夢夕說:“千萬要小心他的扇子,這裡面的世界大著呢。”
“看出來了。”
“還有那個長得帥,抱著白貓的,千萬不要和他說話,那可是個有名的地痞流氓。”
於夢夕走到黎羽面前:“能抱一下你的貓嗎?”
“當然可以了。”
於夢夕對劉降龍說:“你不能誣陷人家。”
“切,這傢伙就是個衣冠禽獸,只是還沒有暴露本性罷了。”
黎羽說:“我說你什麼時候能像我一樣,讓人一看那就是文化人。”
“我很文化人的好嗎?”
【劉劉氓氓:“你們能不能別那麼出戏?”】
中原大陸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穀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中原大陸早期整體化的美學觀,被西方人看作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戰國策:荊軻刺秦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文中的“變徵”是角、徵二音之間接近徵音的聲音,聲調悲涼。
十二律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種、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十二律又分為陰陽兩類,凡屬奇數的六種律稱陽律,屬偶數的六種律稱陰律。另外,奇數各律稱“律”,偶數各律稱“呂”,故十二律又簡稱“律呂”。
五音十二律除了五位領導者之外,還有十二位高手中的高手,其中還有一些是宮中來的。
“歸無射,原是長陵皇宮中的樂師,後來修習武功得道,進入五音十二律。此人精通俗樂,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劉降龍說。
“什麼是俗樂?很俗嗎?”
“嗯,很俗,很俗能去皇宮嗎!”俗樂是古代各種民間音樂的泛稱。宮廷中宴會時所用的俗樂,稱為“燕樂”。“雅樂”是統治階級制定的典禮樂舞,尋根究底,幾乎都來自民間音樂,只不過改變了它的內容和情調而已。有著名琴曲《廣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陽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絲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廣東音樂《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樂、各地各種樂曲,其中不少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珍寶。
聽了這番解釋,於夢夕點點頭:“那和俗樂相對的就是雅樂嘍?”
“就是那位。”劉降龍指到:“顧蕤賓,他可謂是雅樂的大家,現在的祭祀、典禮,長陵的人還是少不了請他或者他的門徒。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賀、宴享等大典時所用的樂舞。周代雅樂是指‘六舞’:雲門、咸池、大磬、大夏、大鑊、大武,前四種屬文舞,後兩種屬武舞。以後歷代統治者都把這奉為樂舞的最高典範,認為它的音樂中正和平,歌詞典雅純正,故稱之為雅樂。各個朝代均循禮作樂,歌功頌德,此類樂舞統稱為雅樂。”
於夢夕心說,這個劉降龍,懂得還挺多。這王府里長大的人,學的東西是多。
“你肯定在想我為什麼懂這麼多,其實我小時候是最不喜歡音樂的。”劉降龍說:“至於為什麼懂這麼多,那是因為昨天晚上加班補習了關於這方面的知識,省的人家來幫忙,咱們連句話都不會說。”
黎羽說:“盜王曾有恩於我五音十二律,出手相救那是必然。早在一年前,宮幫主就擬定過營救盜王的計劃,可惜當時盜王剛剛被抓,黑國城防嚴密,我們的人根本找不到機會。”
於夢夕把貓遞給黎羽:“各位真是有心了。”
“這次二公子興師動眾,不光是調動了五音十二律,還有其他江湖幫派出手,怕是非得把銀州鬧翻天不可。”
“對了,它叫什麼名字啊?”
“它?”黎羽說:“他叫降龍啊。”
劉降龍說:“好你個黎羽,竟敢盜用本公子的名字。”
“這貓是你大哥給我的,給我的時候就叫這個名了。”黎羽說:“這不能怪我。”
“這次如果真的把父王救出來,必然是一件轟動中原大陸的事情,不光是你們五音,連我都得出名,這樣一來,長陵方面必然會加大對翎城天牢的監管力度,防止我們這些人去救大哥。”
“先銀州,在翎城,一個都少不了。”
“你怎麼確定我父王一定關在銀州?”
“銀州是黑國的國都,最方便進行監視,不放銀州放哪裡?難不成還放在金州不成?真要是放在竇國的金州,那還用麻煩我們幾個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