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小船是什麼?”張撼雲問:“為什麼這麼多?”
尹冬說:“此船名為網梭船,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內有二到四人,裝備普通弓弩及近戰武器。戰時二三百船蜂聚蟻附。起輔助大型主船的作用。”
“這個我知道,鷹船。我們長陵水軍裡也有。”
鷹船是輕型船,兩頭尖翹,不辨首尾,進退如飛,機動性強。四周用茅竹密釘以掩護,竹間留弓弩眼。常衝入敵陣,與其他船配合,以速度制勝,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這是連環船,和鷹船一樣是輕型船,長大約四丈,形似一船實為二船。前船佔三分之一,後船佔三分之二,中用2鐵環相連。前船有大倒須釘多個,上載火球、神煙、神沙、毒火,並有遠端投擲裝置,後船安槳載乘士兵。戰時順風直駛敵陣,前船釘於敵船上,並點燃各種火器,同時解脫鐵環,後船返航,後船既返,前船烈焰旋起,敵船遂焚。”
“利器,果然是利器。”
“這才是普通的船呢。”尹力平說:“後面這些才是真正的利器。”
子母船,母船長三丈五,前兩丈,後一丈半,只有兩邊舷板,內空,有一小船,上有蓋板,有四槳可劃,用繩索與母船綁。母船有柴火猛油,火藥火線。戰時母船迅速抵近敵船,釘在一起,點燃母船後人乘子船而返。
火龍船,分三層。以生牛皮為護,上有箭孔,中置刀板,釘板,下伏士兵。兩側有飛輪,4名水手。先偽敗於敵,誘敵登船,開動機關,使敵從上層落入中層刀板釘板中。
赤龍舟,船身像龍,分為3層,內藏火器刀槍。船首如龍頭張口,內藏士兵一人,偵察敵情。龍背用竹片釘之,胸開一小鐵門,兩側各有1口供一兵划槳。身有堅木架2個,船龍骨以鐵墜,使船平穩。內部除兵器外不裝他物,2兵於其內發射火器,一兵掌舵操帆。常以數百船齊射攻敵。
蒼山船,小型,吃水5尺,裝備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鳥槍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藥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前面這些不過是小型、輕型戰船,後面才是重頭戲。”
車輪舸,以輪擊水的戰船,長4丈2,寬1丈3,外虛邊框各1尺,內安4輪,輪頭入水約1尺,船速遠快於划槳。船前平頭長8尺,中艙長2丈7,尾長7尺。上有板釘棚窩,通前徹後,兩邊伏下,每塊板長5尺,寬2尺。作戰時先放神沙、沙筒、神火,之後掀開船板,士兵立於兩側,向敵船拋擲火球,發射火箭,投擲標槍,毀殺敵船,也能用於自我防衛。車輪舸可以攜帶許多物資裝備,但轉向不方便,一般用於拉運物資。
海滄船,中型,吃水七八尺深,風小時機動,配合大船。裝配火器,噴筒50,煙罐80,火炮10,火磚50,火箭200,藥弩6張,弩箭100。乘員53人,水手9人,戰士44人,分四甲,裝設不同的進攻型武器。
福船,大型,身高大,底尖上挑,首昂尾翹,樹2桅,艙3層,船面設樓高如城,旁有護板。士兵掩護在其後向敵船射箭發彈,擲火球、火磚、火桶。並順水順風撞沉倭船。船備艦首炮一門、大佛郎機6門、碗口銃3個、噴筒60個,鳥槍10支,煙筒100個,弩箭500支,火藥弩10張,火箭300支,火磚100塊,火炮20個,及冷兵器上千。乘員64人,水手9人,戰士55人,編5甲。福船是最常用的戰船,水軍的主力。
“這種船也很有意思,像蜈蚣一樣。”張撼雲說。
尹力平告訴他:“這就叫蜈蚣船。”
蜈蚣船是多槳船,仿東洋國家制造,大型。底尖而闊,航行迅速,逆風亦可行,不懼風浪。上有,重千斤,並有火球、火箭等重型武器,即可用於進攻,也有極快的逃跑速度,但極難批次生產,只有寥寥幾艘。
“我大約已經明白你們的作戰方案了。”
“哦,張將軍不妨說來聽聽。”
“這麼厲害的船隻和裝備,還有黑火藥,這哪是水師,明明就是一條蛟龍嘛!”張撼雲說:“本來我還挺擔心水路的問題,但今日一見,我是真放心了。”
“那我就在那三龍望月之地,來他個蛟龍出海!”
“好!我這便去聯絡大家,等我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