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叩見母后。”尹晟麟本該回京見陛下後立即見皇后,可事務繁重,竟是忙不過來。
“快起來!我的皇兒,你怎還是這般消瘦,這南境戰事複雜,吃了不少苦吧?”
“臨行前就便對母后講過,定要得勝凱旋而來。”尹晟麟說:“兒臣之事過於繁忙,忙完後又去給太后請安,這才剛從太后娘娘宮中趕過來。還望母后見諒。”
“好皇兒,母后怎能責備你的。今晚就留在母后的宮中,母后讓膳房為你備好了你平日裡最愛吃的。”尹晟麟可是皇后尹王氏的寶貝,雖然當年不太情願讓尹晟麟去南境,但最終還是同意了。男兒之志在保家衛國,也沒什麼不好。
尹晟麟道:“多謝母后費心,我常年在邊境,甚是想念這宮中的佳餚。”
“那就留在長陵,可別再出去了。”
“是,兒臣回京後便將兵符交與陛下,南境暫無大戰,而且兒臣這些年在外,也想念長陵的親友了。”
皇后對太監吩咐道:“傳本宮話,請皇盜王爺、太子還有王家姑娘和童家姑娘來。”
尹晟麟笑了笑:“母后對兒臣甚是瞭解。”
“沒有你皇兄和盜王,我這宮裡哪留得住你啊。”皇后說:“這次南境凱旋,近些年就不必在行兵了,太后正信天竺佛教,不主張軍中之人殺伐太重。你留在母后和你皇兄身邊,京城大家都可相互照應,再者說,你年紀不小。和童姑娘的婚約,你還沒忘吧?”
“不可能,我說過很多次了,只能拿岸蘇當妹妹,這事情沒得商量。”
“你出生之時,先皇還未離去,他便做主和童家定下了此門親事。童丞相如今當權,如能和童家聯姻,對你皇兄的前途來說,也是件好事。我是瞭解你的,你還是很相中童姑娘的,只不過怕一旦童丞相和太子的關係過於緊張,你自己在中間不好調和罷?”
尹晟麟說:“母后誤解了,兒臣絕不是這般想法。兒臣並非是一個在乎自我利益之人,若是這門親事能促使皇兄和丞相關係緩和,兒臣甘願接受此門親事。”
“你這樣講,聽上去倒是像你皇兄逼的你了。”皇后問:“皇兒,你對這事究竟有什麼自己的想法?你在外征戰時,是否遇見過心上人,有也無妨,齊王妃又不是隻能有一個。”
“母后多慮了,兒臣常年征戰,軍中之苦,豈是一般女子能承受?我這將軍領好了頭,豹炬中才不會有攜帶家眷參軍的情況。兒臣先律己後治軍,在外自然無女伴。”
“那便是了。童姑娘和童丞相不同,她又不知政事,只是一個女孩子罷了。”皇后說。
“一切都聽母后安排。”
……
“臣劉得海叩見皇后娘娘。”
“兒臣尹晟龍叩見母后。”
“小女子岸蘇叩見皇后娘娘。”童岸蘇容色清麗、氣度優雅,自有一番清雅高華的氣質。柔情綽態、舉止不俗。
尹晟麟雖說有些不情願,但母后的意願只得順從。
“王紋呢?”皇后問道。
“回皇后娘娘,王姑娘被太后娘娘請去了。是否要請太后娘娘和王姑娘一起過來?”
“太后就喜歡你們這幾個孩子,要是都讓我搶自己身邊來了,她找誰說話談天去?她年紀大了不方便亂動,就讓王姑娘陪著她吧。吩咐膳房,我們先用膳,待到明日,晟龍晟麟你們兩個,再一塊兒去陪陪太后娘娘。”
“兒臣明白。”尹晟麟和尹晟龍道。
宴席間,尹晟麟向眾人講述了他出兵黑國的英勇戰績……
“你們猜猜井楓縣那一戰,主意誰出的?”尹晟麟問。
“想必是你師父楊老將軍吧?”皇后說。
“我就說你肯定猜不到。是皇盜劉掌尊劉得淏,他的打法總是出其不意。”尹晟麟邊說邊給童岸蘇倒上產自西域的醇酒。
童岸蘇趕快攔住了他:“萬萬不可,您是親王,怎能給我一尋常女子斟酒。”
皇后說:“姑娘不必拘禮,來我宮裡沒有那麼多禮數,你瞧瞧盜王和太子,多麼放得開。”
“小女子雖受教不多,但深知不能讓齊王殿下親自為我斟酒的,這種事情我來就好。”童岸蘇從尹晟麟手中拿過酒器,給皇后、太子、齊王、盜王倒上酒。
“晟麟,你看這童家姑娘,知禮數,懂禮節。是個好姑娘啊!”
尹晟麟心想:我知道是好姑娘,那您也沒必要這麼強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