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間時間走到了酉時,太陽已經西下,圓月已經升空。
皇宮承天門外金水橋頭,已經陸續有大臣前來排隊等候,等待皇宮宮門大開,好進入皇宮參加即將開始的宮廷盛宴。
對所有的大臣來說,能與皇上一起晚宴,尤其是,還能在晚宴上,見到大明最神秘,同時也已經是大明象徵的建文老祖,這可是一生中都值得誇耀的事情。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今日的盛世之景,完全就是建文老祖的力挽狂瀾,才讓大明一步步走向輝煌盛世。
所有人也都知道,在建文老祖未迴歸大明之前,大明內有流寇做亂,外有建奴寇邊。更讓人揪心的是,老天還專門與大明作對一樣,不是旱災就是水澇,不是蝗災就是人禍,都鬧到了百姓要易子而食的地步了。
其實在那個時候,在很多讀書人的心裡,大明帝國實際上已經走到了末路。甚至已經眾多的讀書人,已經開始在為新朝做打算了。
若非是建文老祖意外迴歸大明力挽狂瀾,內平流寇之亂,外除建奴之患。收復遼地,開闢新/疆,興辦新學,發展科技,編練新軍,重行新政。這才讓大明回覆了元氣,並逐漸走上盛世之路。
只不過,建文老祖神出鬼沒,整個大明除了皇上與太子,以及皇室中人和了了大臣外,幾乎就從不出現在人前,相當的神秘。
所有人也都清楚,儘管建文老祖過於神秘,但建文老祖的傳說,在大明,卻是流傳太廣,本就是神仙人物的建文老祖,在大明子民的心目中,遠比佛祖更讓人崇敬。
夜色漸濃,皇宮前的路燈,已經亮起,隨之後便是整個京城都亮起了七彩霓虹。
就在此時,一隊著裝整齊的羽林軍衛兵們,踏著整齊的正步,從緩緩開啟的承天門中行了出來,穿過金水橋後立定。
又一隊著近衛軍軍裝計程車兵們,推著三十六門炮自午門而出,沿金水河排成整齊的一排,炮口向天。
近衛軍首任長官方正化,皇宮大內護龍衛首任長官曹化淳連袂而出,在金水橋上站定後,靜默數個呼吸後,在已經來到皇宮前等候的所有文武大臣的眼中,冷聲高唱道:“大明皇家盛世宮宴,即將開啟,鳴禮炮!”
“轟……”
“轟……”
金水河沿岸的近衛軍士兵,冷靜地輪番放出了禮炮,三輪一百零八響過後,曹化淳尖銳的聲音響起:
“大明開國兩百八十二載,時逢盛世,曠古未有。今大明老祖,帝號建文,澤被蒼生,普授道法。大明天子崇禎,感老祖厚恩,值此中秋佳節,特設皇宮盛宴,與臣同樂,與民同歡,一為感恩老祖,二為盛世慶賀……”
曹化淳洋洋灑灑數千言,金水橋前的文武百官,不管是已經在承天門前等候良久的,還是剛剛趕來承天門的官員們,都靜悄悄的聽著曹化淳的聲音。
直到曹化淳尖銳的嗓聲說道了最後:“……文武百官,大明子民,無不感恩建文老祖厚德,天子厚恩,為我大明盛世而賀!升大明國旗,詠大明國歌!”
承門天城樓上,兩隊身著近衛軍與羽林衛軍裝計程車兵,臉色肅穆,踏著整齊的步伐,在承天門城樓上的旗杆前站定。
隨後,一面巨大的,上繡一條爪提日月的九爪金龍騰舞其上的紅色旗幟,緩緩升上旗杆。隨之而起的,是所有文臣武將朗朗的歌聲:
“壯哉大明,天朝上國;山河綿繡,威加宇宙;昔吾洪武,揚我漢威;傳國千載,盛世永存;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大明天國,立足中央……”
承天門前的歌聲,飄傳到了京城中正在等候觀賞宮廷盛宴,和準備參加城中各處流水席宴的民眾耳中。
初時靜聽,爾後隨著歌聲哼唱,逐漸整個京城中,都在傳唱著同一首歌,都在為大明盛世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