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化嘆了口氣,近衛軍總共只有三千之數,為防止建奴北逃,一千近衛軍進入了錦州城北陣地,一千近軍衛跟著中軍做為衝陣的主力。剩下的一千近衛軍,又分成了二路,各五百進入了城東與城南的陣地。
以五百近衛軍與總兵白廣恩的本部兵馬,想要阻擊多爾袞是困難了一點。誰能想到,多爾袞竟然不想著北逃,反而向著山海關方向突圍呢?
洪承疇深知以多爾袞的精明,總兵白廣恩根本就追不上他逃竄的腳步,何況還是在燕山山脈之中。只要多爾袞從燕山山脈中逃出來,就進入了草原,以建奴在草原上的聲望,以多爾袞的睿智,哪怕他在燕山中損失再多,也能在草原上補充回兵力。
洪承疇嘆了一口氣,近衛軍那種叫做機槍的火器,還是太少了。之前為了生擒皇太極與吃了皇太極的這五萬大軍,近衛軍僅有的十門機槍,都放置到了錦州城北與城西,城南往山海關方向,根本就沒有放置。
若是早前能分出一兩門機槍放到城南,多爾袞想要逃出包圍圈,就不是這麼輕鬆容易了。再若是白廣恩所部再勇武一點,只要拖住了多爾袞,等主戰場的戰爭結束,多爾袞也逃不了。
不用想也知道,在多爾袞所部兇猛的突擊下,白廣恩所部的明軍顯然是老毛病發作畏戰了。光是五百近衛軍,根本攔不住一心想逃的多爾袞的。
洪承疇看了看方正化,方正化搖了搖頭:“近衛軍的戰力已經最大化了,之前成軍不過月餘,又歷經松山、塔山、杏山和筆架山幾場大戰,士兵們都已經十分疲憊。此時再想追擊逃進燕山的多爾袞,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洪承疇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道:“此次戰役,還是有些不太完美。不過,老祖也沒祈求我們能一戰而定遼東。能化解錦州之圍,將建奴趕過大淩河,老祖也就滿意了。所幸我們還生擒了豪格嶽託,奴酋皇太極也落到了我們手上,此等大功,也足以令老祖開懷了。”
方正化笑著點頭,恰在此時,一臉銷煙的吳三桂,以及錦州城的祖大壽等一眾遼東將門趕了過來,見到洪承疇,紛紛過來見禮。
一場大戰,生擒皇太極、豪格與嶽託等奴酋,擊斃范文程這個建奴最重要的文臣,對於大明來說,可以說是無人能想到的大捷!做為錦州城的守將,祖大壽等將門雖然出力不算太多,但終究加入了戰場。
尤其是吳三桂,在洪承疇的大軍還未趕到之際,就領軍出城遊擊,拖延了建奴北撤的時間與步伐。可以說,這次大戰的首功,當屬吳三桂。
戰後戰功的分潤,洪承疇自然不能只顧著自家手下的總兵與近衛軍,錦州城的遼東將門,也得分潤上,這樣才不致令遼東將門不滿。
一場盛大的慶功宴,在錦州城內,應該說是整個錦州城的軍民都參與了。明亮的火光,照亮了漆黑的夜,整個錦州城可以說是無人能入眠,擔心受怕了一整年,終於在這天,迎來了美麗的日出。
洪承疇與祖大壽兩人在一眾將領如火般的目光中,終是將此次大戰的戰果,寫成了向皇上報捷的塘報。
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被記在第一的位置。他的首功,無人會反對。近衛軍首領方正化排在了第二的位置,遼東將門已經知道近衛軍是皇上親組的天子近衛軍,代表著皇上。所以這個戰功,也無人敢反對。
只不過,方正化並不看重這個戰功。對於方正化與他的近衛軍來說,有沒有戰功,他們都是皇上的天子近衛軍,何況建文老祖也是他們的後臺。只要他們緊跟著皇上,緊跟著建文老祖,一生的榮華富貴便不會丟。
總兵楊國柱、總兵王廷臣、總兵馬科等洪承疇手下的總兵們,就連令多爾袞逃出了包圍圈的總兵白廣恩,全都在報捷的塘報上,分潤了一份讓人羨慕的戰功。然後就是錦州城內的祖大樂、祖澤清等將領,人人都有份。
報捷的夜不收,快馬加鞭的拿著捷報先走了一步。洪承疇令總兵白廣恩所部,與回京的天子近衛軍一起,押解著數萬建奴俘虜,以及投誠的孔有德、耿仲明所部,隨後向著京城出發。
而就這個時候,洪承疇與方正化都接到建文老祖朱允炆的神識傳音。卻原來,身在京城,神識掃到錦州戰場的朱允炆,見洪承疇竟然一鼓作氣的拿下了皇太極等奴酋,心中高興之下,乾脆打算現在便將山右那八大家通奴的晉商拿下。
正好現在建奴元氣大傷,多爾袞回到瀋陽後,必定會與留守瀋陽的代善爭權奪利,關寧錦防線數年之內將不會有太大的戰爭。而趁此機會剪除了建奴在關內的眼線,斷了建奴在關內的供養,元氣大傷的建奴,則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恢復了。
已經下達命令的洪承疇,又撤回了命令重新下達。令山西總兵王樸率本部兵馬押解建奴俘虜去京城,令總兵馬科駐守山海關,又令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率關寧鐵騎隨千五天子近衛軍一起趕往大同。
同時,又令總兵白廣恩駐守松山,總兵楊國柱駐守杏山,總兵王廷臣則率他本部兵馬,與洪承疇的本部兵馬,以及千五天子近衛軍,趕往張家口。
原本吳三桂見洪承疇將他調離了山海關,心中還老大不樂意。不想洪承疇一句這是建文老祖安排的。吳三桂頓時笑了,興高采烈的領了命令便去召集關寧鐵騎。
若是皇上要將他調離山海關,吳三桂肯定會拖病啊什麼的,總是有藉口不離開的。但大明比皇上還粗的大腿發了話,吳三桂又哪會不聽從,這正想要找機會抱大粗腿呢。
……
三日後,京城外城,永定門外,數騎風塵僕僕的騎兵飛奔而至,不等守城門的兵卒上前攔馬,已是大聲呼喊道:“捷報!捷報!錦州捷報!我大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洪督師,天子近衛軍方正化方將軍,三日前與錦州城外圍殲五萬建奴,擒殺奴酋皇太極,擊斃建奴重臣范文程!捷報!捷報……”
正要上前攔馬的守門兵卒頓時呆了,直到報捷的騎兵衝近城門方才反應過來。守城門的哨官猛然大聲喊道:“快!快搬開攔馬!快!牽馬來!”
報捷的騎兵呼嘯而過城門,哨官也飛身上馬,跑在報捷的騎兵前面瘋狂地大聲喊:“讓路!讓路!速速讓路!捷報!錦州大捷!擒殺奴酋皇太極!”
京城的百姓聽到這聲捷報,頓時懵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報捷的聲音還在瘋狂的響起,百姓們這才相信了前方戰場,大明軍隊取得大捷,連建奴的皇帝皇太極,都被大明的軍隊擒住殺了。
飽受建奴兵臨城下威脅的京城百姓們,或喜極而泣,或狂笑高歌,飛奔著跟在報捷的騎兵身後,齊聲高呼:“大捷!大明贏了!皇上萬歲!大明萬勝!”
永定門的高呼,逐漸蔓延整個外城,又蔓延到內城,然後整個京城的百姓都喜極而泣,繼爾高呼:“大明萬勝!皇上萬歲!”
正與朝臣們打著太極的崇禎,隱約聽到皇城外百姓們的歡呼,卻又聽不清楚百姓們到底在歡呼著什麼。朝堂上的首輔周延儒等朝臣們,也聽到了皇城外的歡呼,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崇禎與朝臣們一時都沒了心思打太極,就在這時,太監李鳳翔飛奔進了朝堂,滿臉喜色地拜倒在廷前:“恭喜皇上!賀喜皇上!錦州大捷!薊遼總督洪承疇,近衛軍首領方正化,與錦州祖大壽合兵一處,圍殲建奴五萬大軍。
除奴酋多爾袞、多鐸見形勢不妙突圍外,奴酋嶽託、豪格已經被近衛軍生擒活捉,正由山西總兵王樸押解進京。奴酋皇太極氣怒攻心,被我大明軍隊生擒後,病死在了錦州城外。
此戰之前,我大明天子近衛軍首領方正化,先是悄然出關千里奔襲松山,生擒奴酋阿濟格與奴酋阿巴泰,與洪承疇總督合兵一處,又奔襲杏山塔山,除奴酋濟爾哈朗逃進深山外,其餘建奴大軍,或被我大明軍隊擊斃,或被俘虜。
被建奴圍城打援一年之久的松錦防線,正式化解了威脅。而經此一戰,建奴元氣大傷,退過了大淩河,再無入關劫掠我大明百姓的底氣。”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懵了,首輔周延儒猛地跪倒在地,高呼道:“臣恭賀吾皇,大明萬勝!吾皇萬歲!”
文武百官反應過來,一一跪伏在地,高聲呼道:“臣等恭賀吾皇!大明萬勝!吾皇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