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還沒明白什麼意思,就見朱允炆長身而起,憑空生出朵朵白蓮,託著朱允炆便飛上了天空,轉瞬便消失不見。
朱由檢怔怔地看著天空出神,王承恩小心地走近,輕聲道:“陛下,仙長,不,老祖突降皇宮,這是大明之福,皇上之福。大明和皇上如今有老祖護佑,想必往後的朝局將不再似如今這般的糜爛,還請皇上寬心,靜候老祖迴歸才是。”
朱由檢點了點頭,朱允炆的突從天降,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都是絕對百分百的仙人之流。對於仙家的傳說,遠的不說,單說明王朝就出過道家皇帝。嗯,雖然說,這個道家皇帝修的道並不高明,帶不來長生。
但身為皇帝,又有哪一朝哪一代的皇帝陛下,不祈求長生?哪怕不能長生,也要祈求江山社稷永固。更何況,這神仙一流的人物,還是朱家先祖。如今天大的機緣,忽然間就落到了自己的頭上,朱由檢哪能平靜的下來。
“大伴,你能得到老祖的讚賞,想必對於大明和朕,你是忠誠無雙的,朕也信你。”王承恩聞言激動地拜伏在地,朱由檢又說道:
“大伴,你去安排一下,將太極殿整理出來,做為老祖的修煉之所,再挑選些手腳伶俐的宮女侍衛去太極殿當差,服侍老祖的起居。”
“臣這就去。”王承恩知道為老祖安排起居之所是當前大事,也不敢怠慢,應了聲後就親自跑去太極殿收拾,儘量要在老祖面前,留下個好印象。
……
再說朱允炆飛出皇宮之後,便用上隱身術,沿著京城四門緩緩飛行,觀察著城中百姓的現狀。沿途百姓的慘狀,對於經歷了二十一世紀的朱允炆來說,實在太過於震撼了些。哪怕是生活在常年動盪不安的非洲黑叔叔們,也比大明的這些百姓好上百倍千倍。
與悽苦的百姓相比,城裡的那些大富之家,官宦之家,無疑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朱允炆默默地佇立空中,靜靜地看著那些大富之家中的燈紅酒綠。腦海中回想起,大明整個國家的收入竟然比不上一個普通的富商收入,眉頭就不禁皺了起來。
明末時期的商戶,基本上都與東林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天啟皇帝當年要收商稅,遭到了東林黨死命的抗拒,最終不了了之。而整個大明的財富,全都集中到了這些富商與東林黨的手中,導致大明國庫空虛,就連至關重要的軍晌,也無法送達邊關。
是該讓崇禎皇帝好好整頓整頓朝政,先修好內功,才好平定天下,讓大明重新站起來。
“二叔,今天城裡的糧食又漲了,再這樣下去,如何得了。”
剛飛近永定門,朱允炆神識就感應到地面街上傳來愁苦的聲音。朱允炆定神看去,只見街面上一家米店前,排著長長的買米佇列。說話的,正是佇列中兩個面色苦黃的百姓。
“唉,連年大旱,米價飛漲。聽說今年的漕糧在山東境內被劫,京城裡的官糧供應便不足了。只恨這些糧商年年豐足,卻不願向朝廷捐糧,反而趁火打劫,時時提升糧價。老天不開眼啊!”
朱允炆聽著默然無語,悄然落到街面混入人群,神識探進米店。米店內糧倉豐足,但店裡的夥計,卻不是直接向百姓售糧,而在白米中混進泥沙後,再往外進行出售,顯然這是米店老闆的吩咐。
按下教訓米店夥計的衝動,朱允炆退出買米的人群,轉道走向永定門外。永定門外設有流民營,官府設在這裡的粥棚已經糧袋扁扁,煮出的粥已經稀稠如水。看著面如土色麻木的百姓,早已心沉如水的朱允炆也不禁有些動容。
流民營裡設有隔離營,患上瘟疫的百姓被隔離在裡邊。隔離營外朝廷派來救治百姓的太醫院院士,另有錦衣衛、京師三營的軍士看管。嚴防帶著瘟疫的流民逃出隔離營,將瘟疫帶進城內。
流民營外不遠處濃煙滾滾,朱允炆神識探去,卻是眾多已經死去的流民屍體,正在被軍士放火焚燒。從隔離營那些太醫院院士們嘆息的交談中,朱允炆得知,這樣的情況天天在發生,每天都有眾多被瘟疫奪去性命的百姓屍體被抬出隔離營。
仔細的觀察了患有瘟疫的百姓狀況,再透過回憶,朱允炆已經知道這所謂的瘟疫,就是鼠疫,防與治其實並不困難。只不過,在這個年代,人們並沒有那種防治的知識。
瞭解了瘟疫的具體情況,朱允炆也不急著回皇宮,而是再次走進城內,將神識分成千絲萬縷,向著那些豪門大戶一家一家的尋探過去。想要改變大明現在困境,這些豪門大戶,富商與朝廷大員們,不出錢出糧是肯定不行的。
想到歷史記載,大明朝廷十分窮困,但李自成殺進北京城後,卻劫掠了七千多萬兩白銀,更不提還有黃金與數不盡的珠寶糧食。這些財富從哪裡劫掠來的?就是這些豪門大戶,富商、朝廷大臣家裡貢獻來的!
想想七千多萬兩,哪怕只要其中的三分一財富,大明朝廷就根本不會有如今的困境。不說九邊軍晌糧晌足夠,就是每年的賑災救濟百姓,也是搓搓有餘。大明境內,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流民揭竿而起。
而且,這還僅僅只是京城一地,想想富裕的江南。大明其實非常的富裕!只不過,這份財富不被朝廷掌控而已。
……
時近黃昏,外出的老祖還未迴歸皇宮。已經收拾好了太極殿的王承恩,又回到了乾清宮前,與崇禎皇帝朱由檢一起,等候著老祖再次出現在皇宮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