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罷,李承乾帶著眾人前往城門口,同時吩咐身旁士兵道:去“放他進來。”
“張掖守將李……”傳旨之人話說一半,抬頭看見李承乾正笑眯眯地看著他。
能被派來傳旨的都是宮內騎術上佳的禁軍,自然是認識李承乾,一臉的不可置信。
“太……太子殿下?”
“哈哈,正是孤,聖旨拿來,孤看看父皇都說啥了。”
言罷,士兵不由分說一把奪過他手中的聖旨,然後交給李承乾。
內容他猜得差不多,什麼李承乾無德之類,廢了他太子之位,然後讓李武速速率軍將其緝拿。
看完後,李承乾一臉揶揄地看著傳旨之人。
“父皇都來旨了,那孤這個當兒子的也得回應一下不是?”
“寫太麻煩了,這樣,我說你記著,就說,兒臣最近日子過得不錯,等那天氣好了,孤會親自去長安城看他的,還有讓他一定注意身體,別總暈來暈去的,這不好。”
傳旨之人聽到這大逆不道的話,人都懵了,不過他明白太子殿下這是徹底造反了,憑他也做不了什麼,只能是躬身道:“在下知道了。”
“那我先走了?”
李承乾擺了擺手:“走吧,走吧。”然後招呼身旁侯君集:“侯將軍,他那馬長途跋涉肯定累壞了,你帶去好生餵養。”
“額?殿下這是?”
“沒什麼,你走回去吧。”
張掖距離最近的驛站也有八十多里路,靠兩條腿不得累死,不過現在這情況能讓他走就不錯了,當下也沒囉嗦,苦著臉道:“在下知道了。”
傳旨之人走後,李承乾明白,張掖這地方肯定不能待下去了。
因為此地還在大唐境內,如朝廷派大軍圍剿,很難突出重圍,而且他也從未想過在張掖長待。
轉頭看向旁邊侯君集,此時他一臉憂慮之色,想來是思索對策。
“君集,想什麼呢?”
“嗯?臣想我們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想出什麼了嗎?”
“我當年率軍剿滅高昌國,在那兒還有些故舊,不如我們率軍前往那兒?然後待時而動,尋找時機打回長安。”
這確實是個辦法,但高昌國畢竟距離大唐太近,沒有太多戰略迂迴空間,而且那兒的局勢也不夠混亂,遠遠比不上大漠。
“不行,如我們去往高昌,先不說你那些故舊肯不肯投靠我們,單說朝廷派大軍前來征討我們能擋住嗎?”
侯君集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但一時間好似也沒有別的辦法,想到此處他臉色有點灰暗。
李承乾則說道:“孫子兵法,軍爭篇,有云‘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君集,你帶軍多年,早已堪稱名將,對行軍之法肯定了如指掌。你說說,朝廷的傳快馬從長安到雲中都督府,需要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