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孩叫‘克拉拉’,是一個酷到家的女孩,脖子上能看到從身上蔓延出的紋身,一頭‘莫西幹頭’比蕭鵬頭發都短。
緹爾蒂回答道:“剛剛認識的華夏朋友,你們叫他蕭就好。”
“哇偶,我還是第一次認識華夏人呢!”緹爾蒂把克拉拉幾人介紹給蕭鵬。
那個巴爾和蕭鵬握手的時候還是雙手,還在蕭鵬的手背上撫摸了一把,蕭鵬身上的雞皮疙瘩瞬間起來了:巴爾可是男的!
這也是科隆的特點之一:同性戀特別多。
每個月七月第一個週日或者第二個週日都是科隆同性戀遊行日,最多的一次有75萬人走上了科隆街頭參加了同性戀大遊行,這裡和德國其他幾個州比起來,對同性戀的態度相對溫柔得多。每年七月的同性戀遊行日已經成了這裡的固定節日之一。
蕭鵬不歧視同性戀,也可以和他們做朋友,但是別對自己動手動腳那就更好了。
“你們在這裡幹什麼?踢球麼?”蕭鵬問了一個傻問題。
結果巴爾一臉幸福:“我男朋友正在那裡踢球呢,我們在看他踢球呢。”
你特麼的有男朋友還來摸我的手?
緹爾蒂道:“蕭,在這休息一會兒看看他們踢球。”
蕭鵬還能說什麼?既來之則安之唄。和他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這些人都是來自不同的國家,巴爾是比利時人;安格拉來自於南非,克拉拉母親是土耳其人父親則是德國人,不過她不是科隆人,而是來自於一個叫做‘蓋爾森基興’的地方,那裡是德國東部一個小城市,算是整個德國最窮的地方。
千萬別以為德國沒有貧富差距,盡管東西德國已經統一了三十年,但是東德目前依然遠遠落後於西德,在整個東德只有六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兩萬,而在西德324個縣區裡有284個地區超過這個數。這個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所以很多東德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去西德大城市去謀生路。
巴爾在一個同性戀酒吧裡面做服務生,而克拉拉和安格拉兩人則是一個歌唱組合,平時就揹著吉他在街頭賣唱,有時候也會去酒吧裡面做現場演出——前提是有酒吧邀請他們過去。她們兩人的夢想是進入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進行深造。
而緹爾蒂和她們就是在酒吧演出的時候認識的,緹爾蒂則是瑞典人,是來科隆參加狂歡節的。現在幾人成了好朋友。
科隆這個狂歡節持續時間超長,每年11月11日11點11分開始狂歡進入狂歡節,一直第二年的複活節,由於複活節日期一般在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年年不同,所以也就意味著這個狂歡節最長可以持續五個多月,被科隆人民成為‘第五季’。這麼長的時間內到處都是慶典,各種各樣的慶祝晚會和化裝舞會多達五百多次!
不過前面的都是預熱。越靠近複活節狂歡節越熱鬧。遊客即使冬天來科隆也不會感覺無聊。
這些人倒是很喜歡和蕭鵬聊天,但是內容無非還是老一套:關於華夏的各種奇葩問題。
感覺他們對華夏的認知都停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盡管現在越來越多的華夏人到了國外生活,越來越多的華夏人走出國門旅行,但是他們還是不瞭解華夏,或者說是不願意去相信——人們只願意相信他們自己想要相信的東西。
“你不喜歡足球麼?”緹爾蒂發現了問題——蕭鵬的注意力根本沒放在足球上。
蕭鵬有一說一道:“在我們國家足球發展確實不太好,離開學校操場想要找個地方踢球都沒地方,在法國的時候他們踢沙灘足球只讓我守門!”
就在這時巴爾卻喊了起來:“緹爾蒂!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