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四兩終於還是拜了盧光耀為師,說不清楚是好還是壞,盧光耀縱有天大的本事,可他畢竟是立子行的公敵啊。
立子行最赫赫有名的戲法羅傳人竟然拜了立子行公敵為師,真是夠諷刺的。
幸好這訊息沒傳出去,不然還不知道要引起多大波瀾呢。
拜師是拜了,但是模式一切從簡,就在家裡,就那幾個人知道。傳統行當拜師的老規矩是需要擺知的,而且需要擺兩次,一次拜師,一次出師。
擺知擺知,就是擺上幾桌酒席,把客人叫來,讓大家知道這件事情。拜師是小擺知,把親近的幾個人請來就好了。出師是大擺知,師父會把同行朋友都請來,讓大家照顧他即將要闖蕩江湖的徒弟。但羅四兩是不用大擺知了,因為就盧光耀這人緣,嗨,別提了。
在拜師的時候還需要找引保代三位老師,來幫助師徒關係的確認。
引師是引導師徒認識的;保師是保證徒弟好好學,老師好好教的;代師,舊社會藝人大多是文盲,代師是幫忙寫門生貼的,但是在新時代,代師也有在師父沒空的時候幫徒弟解惑的功能。
在最傳統的江湖關係裡,彩門、相聲門和金點行,這三個門派是師兄弟關係,所以他們在收徒的時候,會找三門中人過來見證,甚至擔任引保代老師。
就像相聲門三大世家之一的常家創始人老常四爺常連安先生就是彩門中人,他會變戲法也會耍雜技。常家後人也有人在彩門學藝的。
只是現在彩門和相聲門歸了國家了,他們都成藝術家了,也就不跟金點行的人來往了。
像在傳統江湖上,彩門的徒弟太笨學不了本事,人家師父就會打發他去金點行給人家看相去。看相先生一看這貨確實帶不動,得,安排他去相聲門說相聲吧,反正只要會說話就行。
那幫說相聲的一看,憑啥你們都不要的貨愣塞給我啊,得,你還是回彩門當托兒去吧,又給塞回去了。
戲法行裡也有主演和助演之說,用行話叫使活兒的和量活兒的,也有三分使活兒七分量活兒之說,這跟相聲的三分逗七分捧一模一樣,而且相聲的逗哏和捧哏用行話說也叫使活兒和量活兒。
在北派戲法裡面,講究的是三分手上功,七分嘴上跑,戲法藝人使口要是使的不好,那他是很難有所成就的。所以很多戲法藝人都要向相聲藝人求教取經。
而傳統相聲段子《口吐蓮花》也是取材於傳統戲法。
你說關係近不近?
……
羅四兩是拜師了,也終究肯學習戲法了。戲法羅終究後繼有人了,羅四兩隻要開始學藝,他必將成為第四代戲法羅。
不管他自己情不情願,在外人看來他就是戲法羅,戲法羅百年榮耀還是要落在他的頭上。
這一代戲法羅的條件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他不僅有羅家絕學的傳承,還有盧光耀的手彩傳承,而且他還有能裝無數本事的超憶症,戲法界估計還是第一個人有這樣的待遇吧?
但是他的路卻是最難走的。
是福是禍,一言難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