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一早,叛軍大營,羽南等人如約而至,希克斯卻沒有跟來,說是另有要事,但給羽南準備了不少補給,羽南這次沒有推辭。
寇沙對此行十分重視,不僅派出心腹大將法拉福拉出馬,還配備了一千多人的大軍,全是老營中的精銳,個個身強力壯,氣勢逼人,武器配備也十分齊全。
寇沙親自送他們出營,臨行前還叮囑,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左膀右臂。
羽南幾人跟在軍中,騎著軍用駱駝和戰馬,出了喀特雷亞北門。
剛出城,便看到城門處架設有十幾口大鍋,每處都圍了幾百號難民,有叛軍士兵負責維持秩序,也算井然有序。
隊伍慢慢前行,靠近喀特雷亞的周邊區域,仍在綠洲範圍內,羽南看到道路兩側,有不少田地和村落.
田中忙碌的農夫有很多,不時還能見到自發形成的小集市,說明此地未遭到戰火波及,百姓生活還算正常。
見到長長的行軍隊伍,附近百姓起先有些慌亂,當看到叛軍旗幟時,不僅沒有躲開,反而圍在道路兩邊,不時還笑著指指點點,顯然不是第一次見到。
叛軍士兵則昂首挺胸,目不斜視,確有強軍風範,而幾個後勤人員,還給圍觀的小孩分發些糖果之類的東西,引起一陣陣歡呼聲。
羽南見到如此場景,對叛軍首領寇紗有了更深的認知。
不說此人有沒有染指權利的野心,但看其嫡系部隊的做派,即便不是一個治國能手,也有治理一地的才能。
而且對人心的把握,也有很高的造詣,加上年輕輕輕,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路前行,離喀特雷亞漸遠,所見又有不同。
路上乞丐流民越來越多,幾乎把道路堵滿,拖兒帶女的一家人相對少一些,基本都是壯男壯女。
法拉福拉對羽南解釋道:“這些都是北邊逃難來的,尤其是首都‘阿爾巴拿’以南區域,乾旱嚴重,很多村落都顆粒無收,加上正在打仗,所以能逃來這裡的,只剩下些青壯。”
羽南沒問老弱婦孺會如何,結局顯而易見,幾人默然無語,在自然災害和戰亂面前,受苦受難的總是平民百姓。
傑西卡和哈維看著這些面黃肌瘦的難民,心下不忍,施捨了不少糧食飲水。
法拉福拉見跟來的百姓越來越多,急忙出聲阻止,言明這樣只會拖慢速度,派出一些士兵驅趕難民,讓自行前往喀特雷亞。
順便進行一番宣傳教育,說到了那邊,只要加入起義軍,便能有吃有喝,立了戰功就能過上好日子。
大軍行進約一個多小時後,道路逐漸破敗,一些路段已被沙漠侵蝕,法拉福拉派出幾隊偵騎,在隊伍前方十里外就開始偵查。
羽南策馬來到法拉福拉身邊,道:“法拉福拉,我聽寇沙說‘迪亞’城離得不遠。”
“嗯,沒錯,‘迪亞’城大概在喀特雷亞和阿爾巴拿中間地帶,若是急行軍的話,四個小時便能抵達,但前提是拋下輜重,輕兵疾進。”
羽南心繫左膀右臂,建議道:“既然不遠,何不加快速度?”
法拉福拉嚴肅道:“之前寇沙便派出過人手,但一進入迪亞城範圍,便沒了音訊,此次行動,是為尋找左膀右臂及其大軍。
很可能會遇到戰事,若不小心行事,我擔心會遭到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