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圓的,海事雷達對海平面的探測距離是極為有限的,因為雷達連續發s的電磁波是直線傳播,照s到了目標之後反s回來,然後會探測發現,但是由於地球的曲率影響,雷達不可避免的出現探測盲區。
這就好比拿著手電筒照s遠方的目標,光束飛出太遠了之後,因為地球曲面影響,就不可避免的在光束下方,出現越來越大的y影區。
也正因如此,所有軍艦的雷達都是安裝在艦島最高處,就是試圖利用高度優勢,擴大海平面目標的探測範圍,但軍艦桅杆再高,也不可能高到天際,因此在對海探測方面,真不如用飛機攜帶雷達升空,然後對海搜尋,這樣居高臨下的搜尋,範圍可以更大。
勃利島上由於經常有惡劣氣候影響,所以是沒有配備搜尋直升機的,海事雷達安裝在最高處,距離海面足足有五十多米,但探測範圍還是太小了。
以前做過測試,如果有導彈來襲,掠海飛行高度只有50米,那麼雷達發現距離在50公裡左右,而如果導彈超低空掠海突襲,距離海面只有20米,那麼探測距離就縮短到了30公裡左右了。
對於超高音速掠海攻擊的導彈而言,30公裡的距離,只需要10秒左右的時間
如此之短的時間,別說是勃利島,就是一艘先進的防空戰艦,也根本來不及鎖定並發s防空導彈實施攔截,只能是用密集陣多管速s機關炮進行末端攔截。
當然,如果來襲導彈末端攻擊是亞音速的,那麼攔截時間還稍微多一點兒,差不多有100秒左右的時間,可對於缺乏足夠多防空反導武器的勃利島而言,依然具有太大的威脅了。
導彈飽和攻擊!
低空掠海突襲!
對於現代化的防空戰艦而言,都極難應對的、九死一生的考驗。
要真是勃利島遇到了,那就幹脆直接自殺算了,完全沒必要掙紮!
所以,松島申鐸反複提醒情報中心,一定要盯緊海事雷達。
可僅僅只是盯緊了,又有什麼卵用?
該來的,還是來了!
滴滴滴滴……
松島申鐸剛結束通話電話沒多久,海事雷達突然開始告警。
情報中心就立刻打回了電話。
“社長!導彈來襲!導彈來襲!”
聽到值班人員的呼喊聲,松島申鐸當即就愣住了。
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人類就是這樣,往往越擔心某件事,某件事就一定會發生。
這叫什麼事兒啊?
松島申鐸沒有吭聲,一言不發的就將電話給結束通話了。
哀莫大於心死!
能在南印度洋上,用導彈攻擊勃利島的,會是個人?企業?不,肯定是擁有強大海面艦船力量的海軍強國,普通小國的軍艦根本就不敢來南印度洋,那會被巨浪掀翻喂魚的。
只有超級強國,才有超級戰艦能夠劈波斬浪,闖入南印度洋。
也只有超級強國,才會幹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的直接導彈攻擊!
簡單!粗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