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商議,定下價錢,兩成。
不是利潤的兩成,而是買東西的貨物單子上成交價,交兩成給南楚,才能進入大錦。
如此一來,且不說別的,國庫就多了不少收入了。
成王高興至極。
送信回南楚,竟是立了一功。
而清韻和楚北,也是高興的很。
如今打仗,最缺的就是糧食了,清韻完全可以把那些藥膏啊什麼的,送到南楚去賣,然後得了錢,買糧食,送到邊關去。
當然了,這事要做的隱秘。
掌管邊關往來的南楚大臣,自然是要塞不少好處的,不然人家上奏南楚朝堂,邊關貿易就沒法進行了。
等南楚反應過來後,毀的腸子都青了。
這一仗,南楚雖然沒有打,卻是幫了大錦天大的忙啊。
在三年後,南楚一場雪災,國庫無糧,百姓流離失所。
那時候,南楚以結盟之名,讓大錦借百萬石糧食給它度過難關,大錦眼皮子都沒眨一下,就借了。
此舉,博得了南楚百姓的好感。
卻也讓南楚反應過來,大錦打了將近兩年的戰,至少兩年才能緩過勁來,哪裡來的糧食借給南楚?
大錦這是下了一局狠棋啊。
拿南楚的糧食,來博得南楚百姓的稱讚,野心不小。
打那以後,邊關貿易就漸漸收緊,最後關了。
過了一年,大錦有了一場不算大的天災,以國庫吃緊為由,催南楚還糧食。
南楚就不願意還了。
關係就此惡劣,就連南楚百姓都覺得他們皇上做的不對,邊關貿易,買東賣西,人家能買南楚糧食,南楚也能買大錦糧食啊,沒人攔著不許。
沒人家聰慧,卻比人家會耍賴,失了國君氣度。
加上南楚皇帝驕縱淫逸,大興土木,增加賦稅,早已怨聲載道。
加上互通貿易,南楚沒有以前那麼閉塞了,對大錦瞭解很多,都向往大錦的寬民政策,尤其大戰過後,朝廷免賦稅三年。
南楚朝廷失了民心,大錦贏得了民心。
這一仗,輸贏早已經定下了。
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如今的南楚成王,正往宸王府跑,讓清韻幫他治胳膊呢。
ps:很快大結局。。。。。。。(未完待續。)
喜歡世嫁請大家收藏:()世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