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忽然想起來了,昨天確實是搞錯了。因為小賣部的果丹皮有兩種,大一點兒的賣5角,小一點兒的賣3角。當時正在跟別人說話分了心,錯將3角錢的當5角錢的賣給女兒了!於是奶奶說:“是奶奶搞錯了,多收了你兩角錢!”,並指著大一點兒的果丹皮說:“這一種的才是5角錢一根!怎麼樣,奶奶今天把錢退給你吧!”
女兒想了想說:“不用退了,這樣吧,我今天給您3角錢,您賣給我5角錢的一根吧!”
那位奶奶跟我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對我家女兒稱讚有加,直誇孩子聰明,尤其還特別提到:“她一直等到只有我和她的時候才跟我說!”
聽到這個“小故事”後,我也頗覺有趣。回家後,就向女兒問起這件事,她卻不以為然地說:“這沒什麼呀,都搞對了!”
我問她:“為什麼你發現了問題時不說,而要等到那個阿姨走了之後才問奶奶呢?”
女兒很鄭重其事地說:“我不想讓阿姨知道奶奶多收了我錢。如果讓阿姨知道了這件事,奶奶會感到不好意思的!”
乖乖,真正讓我刮目相看啊,我這個可愛的小傢伙!
話題25: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交幾個好朋友
交往是幼兒的基本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行為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心理健康。因此,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幼兒與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交往的條件,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在他2~6歲之間的這一生長階段,則是其人際交往智慧成長的關鍵時期。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最近提出,人際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係、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係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者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美國著名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來源於嫻熟的交往技巧和合作意識。”當前,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到資訊化時代,開放式和多元化的社會格局日顯突出。因此,國家的教育制度,特別是家庭教育理念,不僅僅是要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和生活常識,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而且還要培養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更好地認識社會,瞭解和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而這些,對於促進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人格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作為父母,應該十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分析其在人際交往方面屬於哪種型別,以便能採取相應的教育和引導措施來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平時,父母和孩子做一些快樂的親子游戲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交幾個好朋友,使孩子從小就學會與人相處的社交技能。上了小學的孩子,如果能交幾個品學兼優的好朋友,那將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一般來講,愛打架、霸道、自私、不自信的孩子沒有好朋友,而性格活潑、愛說話、懂禮貌、充滿自信、會關心別人、願意分享自己物品的孩子容易和大家玩兒在一起,也更能結交下很好的朋友。
如果孩子為結交不下好朋友很苦惱時,父母親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提高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首先,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讓孩子認識其他小朋友並和他們共同玩耍,增強孩子的交際能力;也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多開口說話,學會與不同型別的人接觸交往,以提高孩子與小朋友們的交往能力。
其次,父母親要培養孩子分享自己物品的理念,學會與小朋友們分享玩具和零食,邀請小朋友們來家裡玩兒。再大一點兒的孩子,要教育他們學會理解和謙讓,要樹立自信心,並且多關心別人,與比較談得來的同學在學習和校園生活中互相幫助。透過如此忠誠的努力之後,相信孩子會結交下很好的朋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外,父母還應該鼓勵孩子結交不同個性的朋友,讓孩子學會跟不同個性的人交往的方式。對於愛打架、霸道的孩子,父母應該幫助他她)改正缺點,變成受同伴和同學們歡迎的孩子。
話題26: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熱愛生活
人是大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嫻靜而又絢麗多彩的大自然最能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親近大自然是人的本性。作為父母,應該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讓孩子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去感悟生命、激發求知慾、更加熱愛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孩子明白,人與自然之間保持和諧的關係,可以構成美好的生態環境,由此培養孩子熱愛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現代理念。
生活在大都市裡的孩子,儘管生活條件優越,但他們放眼看到的,是林立的樓房和光怪陸離的色彩;不絕於耳的,是機鳴車駛的噪聲;呼吸著的,是夾雜有各種汙染物質的空氣;行走的,是毫無泥土氣息的柏油馬路;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與自然生態距離太遠了。在城市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家庭教育方法不當,有不少的孩子成了高分低能兒,導致他們在自理能力和親情感恩,以及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能力方面都比較差。很多都市裡的孩子沒有機會去親近大自然,父母親只是讓孩子在電視、電子遊戲、電腦所製造出來的“虛擬空間”中度過課外時間。因此,大多數的孩子認得歌星影星,也能唱出幾首流行歌曲,但他們不認識花草樹木,也分不清菜蔬五穀。
還有一些家長特別熱衷於讓孩子去學習多種特長課程,讓孩子小小的年齡就承受各種壓力。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靈性,他們的童趣、童真、童心被完全磨滅了;而繁重的學習課程,又將孩子的時間空間填得滿滿的,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機會去親近大自然,由此而喪失了渴望認識大自然的本性。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但這一份靈感恰恰是最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靈感是創新之源,而其源頭恰恰正是發源於幼兒時期的靈性!因此,我國的家教理念必須改變,千萬不要讓幼小孩子最可貴的靈性,讓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給徹底磨滅了。我一直以為,如果孩子本身根本就沒有某些方面的天賦,比如音樂、繪畫等,父母親就一定不可以浪費時間讓孩子去專門學習彈琴和畫畫,而應該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目前有不少人認為,生長在鄉下的孩子更幸福,他們的童年經驗更有價值。因為他們知道各種生命的不同,知道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知道四季輪迴悄然更替。而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雖然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他們遠離真實的大地,沒有機會親近大自然,因此體驗不到生命的浩大與壯美。
事實上,目前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質和知識,而是一顆感恩的心和對大自然的認識;因此,父母在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和文化教育的同時,千萬不可以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這些,恰恰正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為了精心保護孩子純真的童趣、童真和童心,父母親要儘可能多地讓孩子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走向原野,讓他她)美好的心靈在廣闊的大自然裡自由飛翔。
引導孩子親近大自然的具體做法很多,比如:利用週末或節假日帶孩子去山間水邊走走,讓他她)親眼觀察田野裡生長的五穀、蔬菜和各種水果;呼吸森林裡最新鮮的空氣,看那些參天大樹;觀看江河湖泊以及生長在那裡的魚蝦河蚌;帶孩子登山遠翹祖國的大好河山,給孩子講述大山裡蘊藏著的無價礦藏……由此,孩子們不僅可以學到許多書本里和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還會從心底裡油然而生出一種對於大自然無限的感恩之情。
第二,父母可以在家裡養一缸魚、養幾盆花草,餵養幾隻小動物,等等,使孩子們在與這些動植物的親密接觸過程中,產生對大自然越來越親密的感情。
第三,買一些方便孩子觀察自然界的儀器,比如:買一部高倍率望遠鏡,讓孩子興致勃勃地探索浩瀚的太空;買一臺高倍率顯微鏡,讓孩子充滿好奇地探索神秘的微觀世界。與此同時,還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孩子閱讀跟大自然有關的圖書,教會孩子透過書籍來解答疑難和查詢資料,由此增添對大自然的崇敬、嚮往和好奇。使孩子不但為自己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大自然中感到由衷的幸福,而且更加理解提倡低炭生活、保持人與大自然美好和諧的重大意義。
與城市裡的孩子所需要的則正好相反,生長在鄉下的孩子需要的是能多見見市面,開闊眼界,因此,如果家長有條件的話,應該帶孩子去大城市裡走走,看看那裡的大樓和馬路,去大商場轉轉,去博物館參觀學習,去公園遊覽觀光,對於孩子的全面發展也是很有利的。
喜歡民間春秋請大家收藏:()民間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