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碗參湯並不是因為貴重,而是這代表著知州大人的態度。
原本是知州大人的左右手的鞏方和元啟,這會兒沒想喬寶瑩將參湯給了元啟和伍致,這讓伍致大喜,卻不敢表露出來,對喬寶瑩的態度卻是好了不少。
“今年收成必定不錯,倉司任務繁忙,伍致,你可得看好了,這一年若是幹好了,年底湊折上必會提上你一句。”
伍致聽到這話,立即起身上前朝喬寶瑩跪了下去,“多謝大人提點。”
那邊鞏方早已經臉都氣紅了,一雙精明的眼裡帶著晦暗不明意味。
喬寶瑩卻是沒有看他,接著吃插食的時候,喬寶瑩便靜靜地聽著各地的彙報,最後喬寶瑩再次將戶籍的完整這個任務下了令,各地知縣也越發的對這一項重視起來。
喬寶瑩叫這些官員在紫金樓裡隨意玩,帳都記在她的身上,明個兒再回去。
她卻早早的脫了身,剛入蘇府,就看到劉無好的馬車停在府門,劉無好看她從馬車上下來,一身端正,氣質如修竹,他不得不感嘆,難怪靜之會這麼寵著他的小媳婦,瞧瞧,人家身為女子也能獨擋一面了,將這平江府的地方官員壓制的死死的,他這幾日可是對她徹底的瞭解了一些。
得知她跟趙牧掀了同個劫匪窩,給百姓一個平安的行商之道,同時還曾親自下鄉打探百姓的生活,就這一份魅力他便自愧不如。
劉無好隨同喬寶瑩入了府,兩人在花廳坐下,劉無好說道:“靜之交代的事全部已經辦好,選的幾位言師全部集結在了城外,要不要過去驗一驗。”
喬寶瑩立即點頭,沒想劉無好本是隨意一說,畢竟他選的人都是狀師,在那些商人口是極有口碑,要說服人絕對沒有問題,他們能黑的說成白的。
喬寶瑩立即起身,劉無好只好無奈的跟上,兩人很快出了府,各坐一輛馬車出了府城,到了城外的一處別院,那是劉無好的地盤。
兩人剛入院子,喬寶瑩就看到院中花樹下站著賞花的才子,跟著劉無好的才子都是詩情畫意,這會子還有心情吟詩。
兩人一來,那些人看到立即朝兩人行了一禮,眼下不是詩會,他們兩的身份可是朝中官員,理該行禮。
喬寶瑩在這些才子的臉上打量了一眼,然後點了點頭,個個倒是一份書卷氣,也是一表人才,年紀不大,卻是很沉著。
喬寶瑩問道:“你們說說看,該如何說服他們?”
喬寶瑩朝這些人看去一眼,看到這些人面色都嚴肅起來,只有一位卻還是帶著淡淡笑容的。
於是她指向那人,“你先說。”
“說什麼?”
那人挑眉,還是一副風淡雲輕的樣子,“大人想我怎麼說,這些百姓疾苦,個個身上穿著補丁,他們貧窮愚昧無知,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那是因為他們的田地太少,稅賦太重,不懂得行商。”
“大人若為百姓想,該當從百姓的吃穿住行開始,路要修好,作坊可以多一些,尤其是鄉下小地方,哪怕是讓他們做苦力,能得到現銀,但凡他們的日子過得下去,他們也不至於千裡迢迢的遠行,百姓雖然什麼都不懂,但一定懂一樣,那便是四世同堂,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
這位才子目光坦蕩的看向喬寶瑩,喬寶瑩怔住,此人有才,居然三兩句把她給說服了。
喬寶瑩忍不住朝此人多看了一眼,然後問劉無好此人如今是什麼功名,劉無好說他是個舉子,明年開春會去參加會試。
“你叫什麼名字?”
喬寶瑩再次看向這位才子,只見這位才子出列上前,報了家門,“小生黎清目,字目之,長洲縣人士。”
喬寶瑩點了點頭,“就你了,你帶著他們一同下鄉,該怎麼說都可以,只要你能說服百姓,至於你剛才說的,很對,你向百姓承諾,就在這兩年,官府一定會大力開辦作坊,多修幾條大路,並給一些開墾的荒地做一些稅賦的減免,但是你得答應我一事,不僅要說服他們,同時將那些散戶都說服出深山,盡量的集結為一村住在一起,也有個照應。”
“到時具體的情況可以跟裡正商量,此事全權交給你,薪俸按著九品的來,額外我會另賞,來年開春你去往京城趕考的一切費用我都給你包了,同時會給你寫下推薦信。”
喬寶瑩的條件很是誘人,黎清目聽後高興的朝喬寶瑩跪了下來領了令。
劉無好沒想到喬寶瑩會答應的這麼幹脆,尤其是入京趕考會給他寫下推薦信,有了這一封推薦信,但凡他中了,必定留在京城裡任職,就可以免去外放之苦,在學子當中這可是一個誘人的條件。
喬寶瑩其實早已經想好了,她只需給於時靈寫上推薦信就成了,到時派人送幾車幹脆面和地道的巴蜀特色小吃,他一定會去留意這家夥,但憑著這家夥的聰明勁,一定能得於時靈的歡心。
於時靈的父親是吏部尚書,向來重才,不必她走什麼後門,也會將此人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