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夜宵過後,本來應該是白仁管理的糧草賬目就全部交給了鄧諾。
鄧諾也完全沒有給辜負項成和白仁的期待,這寫東西不出三五天就整理的井井有條。甚至項成還調笑過白仁,說他一介書生居然比這個布衣還不如。
不過白仁嘴上說,我只是沒有下功夫管這些事情罷了。可心裡卻樂的清閒,現在有這麼一個人幫他,倒是將他給解脫了出來。
不用再分心管這些事之後,白仁一心撲在如何解決剩餘的流寇這件事情上,加上馬騰等人的到來倒是讓白仁、項成如虎添翼。
當然,最重要的是何進派遣來的第二批兵士也到了!加上之前的一千騎,這次來的更多,整整五千步兵!就這些兵力項成現在都堪比一個諸侯了。
想必這些零散的流寇不出月餘就能盡數剿滅乾淨。
之所以要用越是時間,便是因為新野城到南陽城之間倒是山水青秀,這些流寇雖然數量不多,但要是一門心思就是要藏在著山水之間,項成要將他們盡數找出來也是很費時間的。
不過這些事情倒是不需要項成在操心了,剿滅這小小的流寇,還用不到他出馬。
現在的項成,文有白仁,武將更是多不勝數,而且這些武將放在任何地方都算是能獨當一面之人。
在白仁的排程下,孫堅、馬忠接管了新野、南陽的城防工作,馬超、馬騰、甘寧分兵兩路,每日都在山林之間徘徊,不足十日就連殺帶俘虜,清繳了將近兩千餘人。
剩下的流寇目標更小,這幾日甘寧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卻沒有再找到任何流寇的線索。
項成這幾日在做什麼?自然是跟著鄧諾在研究民生。
新野、南陽,雖有不少存糧,但是要讓這些災民吃上整整一年,恐怕還是不夠的。而且,自己計程車兵絕對不能餓肚子,萬一這些剩餘的流寇真的被逼到魚死網破的境地,還要指望這些兵士來守城護民呢。
所以現在的項成,更關心的是糧食生產的情況。
漢朝南方種植的是小麥,但是看了鄧諾這幾天的操作,項成總感覺種這些小麥似乎少了點什麼。
因為按著鄧諾所言,這些小麥居然一年只有一熟!
這就讓項成很是費解了,上過初中的朋友都知道,我國南方種植的農作物,少說也是一年兩熟。
且不說為什麼能諾種植的是小麥,但就這些小麥居然是一年一熟,鄧諾說話的時候還帶著自信的笑容,就讓項成完全搞不懂是為什麼!
不過看著鄧諾笑的自信,項成也不好去打擊他的積極性,這想不通的問題,只能自己一個人悶頭去想。
最後項成基於歷史發展倒是總結出來了幾點。
其一,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只知道靠天吃飯,種子下了地,就只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其二,這種植的種子還沒有完全開發,一些高產量的作物項成問出來,鄧諾居然都沒有聽過。
其三,就是南陽的地理位置,嚴格來說,應該屬於我國的“北方”,這也就是鄧諾為什麼種植小麥的原因,若是放在江夏,種植的恐怕就是高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