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將雲雁回召進了宮中,正巧,胡翰林也求見了。
三人一見面,仁宗就覺得他和胡翰林想到一塊兒去了。
這個報紙,是很好的教化萬民的東西啊。
胡翰林表示,他一看到樣刊時,心裡就在琢磨這件事了。我們可以有開封府報,那我們也可以有東京日報,可以有大宋日報啊,以大宋郵遞之便捷,經濟之發達,豈愁辦不好全國性的報紙。
只是,現在胡翰林覺得還只是看到了一個苗頭,他還需要琢磨更多東西,如何將這種模式,移植過來,同時,在裡面自然而然注入想要傳達思想。
這超強的滲透力,會讓它在大宋每個地方都流行起來,人民會自發自覺把某些東西看進去,記住。
雲雁回只能舉起手錶示,這麼高階的事,還是你們研究吧,我只能做好一個樣本。
他很有自知之明,連東京的都自覺玩不轉,何況是大宋的。
不過,胡翰林的餘生又有新的追求了,他很願意研究開封府報在民間的傳播規律!
仁宗也非常激動,和胡翰林手握手,展望起了國家新聞中心的未來。
雲雁回站在旁邊無聊地看了半天,“官家,那你能不能先承認我不是盲流啊……”
仁宗對他翻了個白眼。
雲雁回:“!!”
夭壽啦,皇帝翻白眼兒啦!
仁宗:“你也太不長眼睛了。”
“官家,你要是想承認我不是盲流,我就提醒你們一件事。”雲雁回說。他要求都不高,他真不叫仁宗違心地說他有文化,他只求不做文盲就好。
仁宗想了想:“這開封府報是你主編的,其種種都是你一手操辦,你自然不是盲流。”
雲雁回滿足了,“哈哈,官家,我是想說,既然你們想得到,也許別人也想得到。說不定,在你們苦苦研究的時候,會有人先弄些民間小報……”
仁宗一凜,“不錯,需得小心,若有苗頭,立刻掐死。”
胡翰林卻覺得很不理解,這個年輕人他很欣賞,官家與其的對話,真是叫他有些不太明白。
仁宗又道:“對了,拆遷的事,你還是多上點心,也不要太過分散精力了。”
“是,官家,我正打算督看一下都料匠那邊的圖紙。”雲雁回說罷,乾脆告辭了,看得出來仁宗和胡翰林還有的計劃。
雲雁回退了出去,出門前聽到胡翰林在問仁宗何來盲流之說。
仁宗低聲說了幾句,然後就傳來胡翰林一聲驚呼:“……吹牛?我不信!”
雲雁回恰好關上了門,將老先生那破碎的三觀也關在了裡面。
喜歡大宋小吏。請大家收藏:()大宋小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