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便是荔枝肉名字的由來。
傳說,閩地御廚為了在冬天能夠滿足御妃嗜吃荔枝的癖好,這才想出了這個譜子,但也有說法說是宋朝蔡京為了討好司馬光,而做出了這樣一道荔枝肉;更有甚者,說是荔枝肉的由來是因為楊貴妃,因為楊貴妃也愛吃荔枝……
但說到底,荔枝肉距今為止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究竟是何等版本,流傳到現在也無從考證。
唯一不可否認的,是這形似荔枝的肉食菜品,的的確確香甜可口,受人喜愛,說是名動大江南北也絲毫不過分。
到底是一道閩菜經典,在場的都聽說過,甚至也都品嚐過。
如果放在平常的飯館中,或許沒什麼可值得期待的。
但現在做菜的物件換成了秦風,這就不一樣了!
因為車鵬他們實在是太清楚了,任何菜品只要一經秦風的手,那絕逼就會像火山大爆發似的,將菜品的味道推向另一個高峰。
與此同時,廚房裡也已經傳出了“叮叮噹噹”菜刀碰撞案板的聲響。
製作荔枝肉的第一步,自然就是收拾食材了,而重中之重,便是肉的處理。
所謂荔枝肉,當然是肉形似荔枝,但是別忘了荔枝肉的果皮有鱗斑狀突起,所以,正常的肉片是無法制作成荔枝形狀的,只能夠讓肉片也出現荔枝果皮上面的凸起。
這就是技術活了。
“刷刷刷!”
秦風拿起龍虎刀對準放在案板上的豬瘦肉。
先將毆辱片切成大約長10厘米、寬5厘米、厚1.3厘米的肉片,然後再在每片肉面上剞0.5厘米寬、0.8厘米的斜十字花刀,最後再將剞上刀花的肉片切成長2.5厘米,寬1.5厘米的斜形塊。
秦風下刀乾淨利落,每刀下去都是剛剛好的大小。
複雜的工序,帶來的會是出乎意料的奇效。
“這才像是荔枝表皮嘛!”將已經初步成型的肉片施以紅曲粉、溼澱粉攪拌抓勻,這一步是為一會兒的油炸做準備。
然後就開始準備輔料。
蔥白切斷,蒜頭切米,整整齊齊的擺在白瓷盤中備用。
接著起鍋燒油,依舊是老樣子,秦風將手掌放在熱油之上,感受油溫。
很好,已經八成熱了……
“刺啦!”秦風將把掛勻溼澱粉的肉片下鍋,一瞬間,滾燙的高溫豬油便開始瘋狂地侵蝕著肉片,白色的澱粉瞬間就被油漬浸染,掛上了一層金黃。
短短兩分鐘的時間,肉片就已經在滾燙的豬油之中開始緊縮,最後蜷縮成荔枝形狀。
這就是方才那複雜工序帶來的效果了。
有著十字花刀的肉片,一經高溫油炸,絕對會以光滑如鏡的背面方向為準開始蜷縮。
首尾相連,荔枝形狀便已出現。
“可以了。”秦風嘀咕的同時,手上也開始有了動作,將已經出現荔枝形狀的肉片倒入漏勺瀝去油。
秦風的手速早就已經磨練出來了,左手瀝油的同時,右手也已經將蒜米放入炒鍋之中煸炒。
待蒜米出現金黃焦脆之色後,立刻下蔥段、白糖、香醋、醬油、骨湯、芝麻油和溼澱粉,開始調製勾芡。
沒有勾芡的菜品,味道口感是會受很大影響的。
將調製好的勾芡倒入荔枝肉中,瞬間,炸至金黃的荔枝肉便彷彿是穿上了一層鮮紅的衣衫,與此同時,一絲白霧隨風飄起,透過開著窗的窗戶,飄向院中。
“好香啊,真可惜,應該還沒有好的吧?”雯安的鼻子很靈,但是這無疑只能加劇她口中那已經氾濫成河的口水的產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