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做了一件壞事也是好事,就是武將權利給降低了,都歸在文官手下。
這個問題一旦戰爭爆發,軍隊戰鬥力減弱,但是平時真的十分太平。
那些貴族雖然有封號,地位崇高,可是沒有軍事實力。
所以他們反對,頂多是心裡向著寧王之流,希望楊厚照下臺。
但是上輩子楊厚照沒兒子,他們這些人心裡也沒少替寧王使勁。
所以侵犯他們的利益不怕。
倒是內侍比他們力量還大些。
王朝有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些都是內侍統領下的。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在宮裡,他們的職責也涉及到很多製造部門。
像歷史書中說資本主義萌芽,這裡面也有。
舉例寶鈔司,不是印錢的,是給皇宮印廁紙的,廁紙柔軟細膩,非常好用。
剩下八局就更不用說了,基本都是手工業的從事者。
但是也只是幾個零頭的太監得利多,下面小太監都非常辛苦。
而再領頭的太監,這已經不是唐漢了,皇權十分集中,也都是皇帝養的奴才,這給改革提供了土壤。
所以李昭在之前就想過,這次改革涉及的人多,地位比稅改涉及的那些人地位高,但是其實都不是可以顛覆王朝的根基人員。
改他們更容易。
一定要改,不用害怕的改。
李昭讓秦姑姑把她起草的交易法案拿過來。
之前在宮裡她看了刑部的那些法規,涉及到經濟法的非常少。
所以她就憑著自己的經驗寫了,她不是法學厲害人物,她只是研究社會現象的人,所以肯定很多漏洞。
秦姑姑拿來後她讓李楊二人看,然後道:“拍板敲定的決策權還在幾位老爺手裡,我這個,刑部可以當作參考。”
李楊二人隨手翻了翻,見有的條規把戶部也都參與進來,加上禦史給事中屬於監管實行的部門,做到了有冤有地伸,朝廷必須管,如果處理不公,還有禦史監督督察院審核,相當於殺人放火的罪行來辦案了。
這也太重視了。
二人驚訝的還不止於此,以前他們只知道皇後奸詐主意多。
但是一個女人,能懂得司法的事,這一件超出了聰明女人的範疇之外,這比有些男人都精明務實啊。
二人看完竟一時間說不出來話。
李昭是個喜歡掌控局面的人,制度實行的好壞在於人。
她道:“這方面缺少專業的人才,可是也不怕,稅改的時候咱們都預料過,有些大戶會因為支付不起工錢,裁掉很多下人。
現在正好,朝廷可以將這些讀過書有學問最好是會算賬的人返聘。
他們都是最底層摸爬滾打過來的人,又會經營,肯定一學就會。
然後二位也就不用擔心他們成為流民了,這不是一舉兩得。
所以二位老爺沒有異議,可以找人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