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厚熜偏居一隅,他自以為他聰明絕了,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再聰明的人,在打仗的時候,面對火器,都不堪一擊。
楊厚熜肯定沒有算到,神機營的武器已經這麼先進了。
探子說,王太後被吊在船杆上,也就是說,不在楊厚熜的手上。
那麼擒賊先擒王,只要在他們約見的時候,到了一定距離,直接用火銃打死楊厚熜,把楊厚熜打死了,到時候對方群龍無首,太後自然獲救,這件事就會成為楊厚熜的一場鬧劇。
楊厚照對火銃的使用非常熟悉,他自認為能將楊厚熜一槍斃命,所以他要自己去救人。
李昭叫住楊厚照,道:“萬歲爺,請聽臣妾一言,您所想的,是在楊厚熜完全不知道火銃先進的情況下,但是他們在京城有內奸,就怕他也是這麼想的,船上也有火銃,等您靠近了,打您一槍,到時候臣妾怎麼辦?“
“讓別人去,找個槍法好的,不是一樣。”
楊厚照回頭道:“阿昭,楊厚熜那個人十分謹慎,萬一他認出來別人,或者沒有看到朕,他不肯出船艙呢?”
“火銃的使用,還要點燃火撚子,然後再瞄準,其實情況十分繁瑣,能打到楊厚熜的機會並不大,是朕的母後,朕才會全力以赴,別人,朕信不過,朕不覺得有人會比朕的槍法準。”
“而且你擔心的沒有必要,楊厚熜不敢殺了朕,如果他先殺了朕,他上哪裡去要朕退位的詔書,到時候天下就是十月的了,他成了逆臣賊子,他怎麼樣也會等到拿到詔書,才會讓朕死。”
“之前,他都恨不得求菩薩保佑,讓朕活著,不然的話,你能讓十月把皇位給他?”
如果楊厚照死了,李昭要教養十月,肯定要參政。
那時候楊厚熜還有什麼籌碼威脅李昭了。
所以楊厚照說的很對,楊厚熜的目的絕對不是殺他,起碼在拿到詔書之前不能殺。
但是李昭擔心的是水,是楊厚照的命。
而且就像楊厚照說的,火銃的使用那麼繁瑣,又不是狙,瞄準就能爆了楊厚熜的頭。
如果一槍不中,楊厚熜回過神勢必要翻臉。
就會不顧一切的用王太後來威脅,楊厚照手忙腳亂的,難道不救他母親了?
這兩個理由,足夠阻止他去了。
李昭截住楊厚照道;“臣妾幫萬歲爺找,找跟萬歲爺身材相近的人,然後臣妾陪同他一起去,有臣妾在旁邊,您還會害怕楊厚熜不相信是您嗎?”
“他一年能見您一面,其實遠遠的看著,都不見得能認出來。”
“你去?”楊厚照黑著臉道:“那更不行了。”
李昭道;“臣妾可以用臣後半生的寵愛來擔保,一定不會算計您,算您母後,一定把母後救出來。”
楊厚照:“……”
他始終都不放心把母後交給李昭。
但是更多的,是對李昭的不放心啊。
楊厚照再次握住李昭的手:“阿昭,你說害怕楊厚熜船上也有火銃,到時候拼起來,如果楊厚熜沒死,他會瞄準你的,朕怎麼能讓你去犯險?”
李昭道;“那臣妾又怎麼會讓你去犯險呢?”
搖著頭道:“萬歲爺,您忘了,您說過,就算死,也要死在臣妾之後,不然您怕臣妾沒人照顧,所以您現在怎麼能去做這麼危險的事?”
“至於母後那邊,您真的不用擔心臣妾做小動作,一個孝字大過天,臣妾怎麼敢這個時候不孝順,這個時候不孝,不是陷您與不義?!”
“帝王不仁不義,那還有臣子聽話嗎?”
“他們不聽話,咱們的政令怎麼實施?”
“所以您相信我,我不會去害母後,但是您必須要儲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