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卻換了話題道:“好,那我們都知道,這個國家的根本問題在哪裡?”
“土地兼併。”
“土地在誰的手裡?”
寧王抿緊了嘴。
李昭道:“在誰的手裡?你應該非常非常清楚。”
寧王點頭:“好,在親王和世家大族手裡。”
太祖因為吃過苦,當過和尚要過飯,所以最怕的就是挨餓,他給他的子孫制定了一套“完美的”養老制度,永遠不用擔心挨餓。
每個親王都有封地,封地不算,中央財政每年還要給諸王很多賞賜。
這還不是可怕的,畢竟一個國家養一家兩家人沒事,但是如果養著成千上萬這樣的大碩鼠呢?
本朝的親王制度是世襲罔替而且不降級——皇帝只有一個兒子能當皇帝,其他的全是親王,親王的一個兒子永遠都是親王,其他兒子是郡王,郡王有一個兒子永遠都是郡王,然後郡王的其他兒子是公爵……
憑著皇帝的死亡速度來說,每隔幾年就會出一批親王。
這些人又不用勞作,無所事事,有得是錢和女人,沒事淨生孩子玩,所以皇族的人口多到想象不到。
而他們有越來越多的人,就需要越來越多的土地變成私人的,可國家的土地是有限的。
土地越來越少,但是稅收還要求越來越多,為了要養他們嘛,所以這個王朝的稅率空前的高,最後為什麼是農民起義把王朝滅了,說起來也是罪有應得啊。
另外一個世家大族的兼併方法有之前計程車子免稅,還有放高利貸使農民破産,國家手裡沒錢,想阻止高利貸也沒辦法。
就這兩大頑疾不除,任憑是誰,再大的努力,都沒辦法改變王朝的覆滅命運。
但是這兩大頑疾的受益者都是誰?就是國家的管理者,他們怎麼會同意改革。
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都需要非常強的手腕。
李昭問道:“你能與天下讀書人為敵?你就算有這個心力,你有我丈夫身體力行呢?你會打仗嗎?你連戰場都不敢上,你沒辦法動搖文官的地位,最後你學天啟?只信內侍打壓文臣?顯然這個辦法行不通,只會增加昏庸的惡名。
不信內侍你就得依仗文官,那楊厚璁是你的例子,還是你覺得你比他聰明,你比古人更精通權術之道?
其實你什麼都做不了,你上位了,也不如比楊厚照優秀。”
一個見識遠遠超過古人的人,現在卻被一個女人說的一錢不值。
楊宸後牙槽都咬在一起,後擠出諷刺的笑容道:“那楊厚照會比我強?一個紈絝子弟,連民間疾苦都不知道,你覺得他會比我強?”
楊厚照為什麼那麼喜歡打仗?因為英宗斷了勳貴的血脈,他再不提倡南征北戰,這個國家真的就只會自命清高了。
雖然他想讓勳貴重返歷史舞臺這個想法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但是可以從這點想到別的地方,那就是軍政改革,總之有這樣一個好武的皇帝,並不少什麼壞事。
只要他活得長久,以後國家會不會變好真的不好說。
但是指望楊宸,修道成仙的楊厚璁,肯定是不行。
李昭慢慢露出一個與有榮焉的笑容,道:“不信你就安安靜靜熬著,你看我老公會不會比你適合做這個位置。”
寧王目光一挑,用滿是恨意的目光看著李昭:“你這麼抬舉他,別有一天被他辜負,我相信這世上沒人跟我一樣,即便對不起你,但是我的心都在你身上,我什麼都可以給你,人傢什麼女人得不到?他要是膩了你的那一天,不會像我這麼留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