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
學生與老師的爭鋒, 老師與老師之間的辯論,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在大盛朝人面前。
這種文人之間不帶一絲血腥的交鋒,暗藏的硝煙卻也不少, 足以令眾多人都看得酣暢淋漓。
大盛朝人身處其中,也會因其中三言兩語而帶偏, 大都也會堅定自己的立場。
亦或是他們覺得這個也對, 認為那個說得也不錯。總之是誰在說話時,他們就偏向誰。
天幕比那陡然飛出山洞的蝙蝠還要誇張:
[痛快,真是痛快, 好生利落的辯駁!恍惚間,我像是看見了千百年前群英薈萃的年代, 那些大家以唇舌為槍,殺得各國片甲不留!]
[我看不然,有些話好似皆為大道理, 實則就是空有其表的詭辯。]
[這劇情太精彩了,新舊知識的思潮當以這樣碰撞勃發才是。倘若人人皆為應聲蟲, 一家獨大, 家國朝政早晚會變得腐朽不堪。]
其中暗指不言而喻,卻因某些想法太大逆不道,根本不敢深談。
雖說電影中新舊兩派如今爭端得厲害, 可是那些舊知識分子也並非是大盛朝這樣所想的全然保守。
比如其中最受矚目的那位教授, 他竟然還會七國語言, 在舌槍唇戰中絲毫不落下風。
還有些教授同樣會研讀各方的學說, 便是他平日裡都看不上研讀新式學派也一一記在心中, 正所謂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只能說這所學堂的祭酒,也就是電影中所言的校長是個極其富有智慧的人。他在學校中安排的老師絕不是那種迂腐愚昧之人, 就算是有新舊之爭也是良性之爭,他知曉如何做才是對學生最好的。]
[我已然對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嘆服不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話說得果然不錯。就算是你厭惡的學說,也不可全盤否定。]
[可是,不管怎樣爭論,終究是這些新式派獲得了勝利,而保守陳舊的思想,卻被狠狠地甩在了身後……]
[欸,此話有失偏頗。便是到了五皇子他們所生存的年代,我看從前的知識也未必消失了,他們的一言一行,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曾經的優秀文化麼。]
不說那些讀書人如何爭論,便是黔首也看得津津有味。
皆因電影鏡頭全然不在一方流轉,而是總跟著主角陳逸之見識到民國各式的畫面,也讓他們看見了小人物的生存。
陳逸之之所以跟家人朋友決裂,當然不是因為他吃飽了撐的這樣簡單,而是他的眼睛早已發現了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種種弊痛。
再次踏入祖國的疆土,他的眼睛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沉澱在了普通民眾身上。
他見到有些人得了病,卻不醫治,而是去尋求神婆。
陳逸之憤怒,告訴他們求神問藥是不可能的。
他追求的學說是唯物論,而世上本就無神。
這話讓大盛朝不由得駭然,唾棄他不敬神明,可是要遭罪的。
但是陳逸之下一句話就讓他們中這種渾渾噩噩的心態中震出來——
“若是舉頭三尺有神明,祂又怎會眼睜睜地看著我們華夏大地淪陷悲鳴,又怎會讓祂的信徒赴死,怎會看著蒼生離別困頓而無動於衷。若這就是神明,那麼不信也罷!”
“難道我們次次從大災大難中活下來,不是我們人民自己的努力麼?我們辛勤栽種糧食,一點一點收獲,皆是勞作後才喂飽我們自己。我們改江河易道,救災救難,也是人民的偉力。我們從病痛中活下來,是從醫生大夫那找到了藥材醫治好了病!”
字字珠璣,振聾發聵。
大盛朝的普通人想法開始動搖。
他們的信仰神明是極為樸素的,若是誰有用,便信誰。若是無用,就根本不信。
[胡言論語,昔王母菩薩大慈大悲,化身於人間救苦救難。是以百姓才會立祠立廟,為其祭祀香火。]
[我曾去大夫那兒拿藥沒有醫好,神婆卻為我治了病,這難道不是神明的恩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