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百姓也得體檢吧!
因著今天是工作日, 所以關飛渡要去上課,遺憾錯過陪元寧去中醫館的事。
元寧卻不覺得這有什麼,還歡歡喜喜地約了關飛渡, 要同他下次再見。
薛蘭鶴卻抽了抽嘴角,對倆小孩日漸親厚的關系也不知該說好還是不好。
他早就跟中醫館那邊的人都預約過了, 這會兒直接過去就行。
薛蘭鶴今日的行動對許多人而言就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亂世是極其要命的,多學點救命的法子準沒錯。
……
元寧想象中的中醫館恐怕是和大盛朝那種古樸韻味差不多的,畢竟店外面瞧著都是雕欄玉砌的門, 牌匾也是古時的模樣。
沒想到走進去之後,卻依然是現代的裝潢, 讓他不禁有些失望。
好在醫生身後的中藥櫃倒是和大盛的坐診醫館相差不大,完全不同於現代藥房那種全是玻璃櫃和亞力克板貨架。
他跟在舅舅身後,好奇地左右打量。
最終他們被邀請到了一間敞亮屋子裡, 房間裡也有藥櫃,中間放了一張木桌, 坐了個看起來仙風道骨的老先生, 看著就很讓人信服!
左邊還懸掛著不知道是不是病人送來的錦旗,上面寫著“懸壺濟世”“妙手回春”之類誇贊人的話。
元寧覺著眼睛一直亂轉著打量人家房間不太禮貌,只匆匆掃了兩眼就收回了目光, 一心看著眼前的老先生。
老先生邀他們入座, 介紹自己姓徐, 喊他徐大夫就可以了。
大盛朝人看見天幕之中的這一場景, 難得感到了一絲熟悉, 看來中醫館也和如今差不多,至少學中醫的怎麼也斷不了傳承。
就是不知薛蘭鶴此舉用意在哪,他們這也有藥鋪醫館, 有什麼特地讓他們見識的必要性嗎?
尋常老百姓仍在心中不解地嘀咕,而坐診的那些大夫、營帳中的軍醫乃至太醫院的禦醫全都打起了精神,比昨兒個那些農夫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薛蘭鶴並未在一開始就說出自己的來意,而是先同徐大夫話了幾句家常,再讓他來看診。
中醫看病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徐大夫也不例外,他先是觀薛蘭鶴的面色,再聽他的聲音、呼吸和氣味,又問他近來的狀態,最後便是把脈。
如此看來,便有了定論,於是乎,徐大夫說:“薛先生食慾差、目幹澀,太過勞累。勞倦不顧者,多成勞損。是以哪怕工作再如何忙碌,也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我這裡給你開些湯劑調理一下。”
年輕人大都有這個病灶,徐大夫也早就習以為常,開起方子來動作都行雲流水。
薛蘭鶴在自家外甥“虎視眈眈”的目光下,也說不出個不必給他開藥委婉拒絕的話。
他這邊看完後就該輪到元寧了,徐大夫照例按望聞問切來診斷他。
“脾胃有些損傷,長期饑餓導致氣血也兩虛,好在挽救及時,沒有傷到肝腎和骨骼發育。如今應該以健運脾胃為主,補氣血為輔,莫要吃那些大補的食品,以免弄巧成拙。”
“是藥三分毒,孩子年幼,便不開藥了。若是要養身體,還是得靠食補。”
這些醫囑薛蘭鶴早在給元寧體檢時就知曉了,現在也記在心中,並且對徐大夫真誠地道了聲謝。
倆人都已經被徐大夫檢查完了,薛蘭鶴便進入正題——
“徐大夫,若是單用中醫的法子體檢,應該從哪裡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