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國,一個處於三方勢力夾縫的國家,如果不是有需要它存在的意義,早就該消失在忍界的地圖上。
而雨之國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三方勢力緩衝,而不是三方直接混戰。
這三方勢力分別是砂隱村,巖隱村以及木葉隱村。
小國存在的意義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就是給大國做緩衝劑,讓大國雖然有矛盾,不至於直接正面交戈。
當然,如果大國間的矛盾真的大到無法解開的程度,夾在中間的小國也失去了緩衝的效果。
那麼,它們只剩下唯一一個作用,變成大國的戰場!
雨之國就是如此,曾經淪為大國戰場的它,如果不是有一個實力強大,堪稱半神的半藏,在國內苦苦維持秩序,這個常年處於戰亂的國家早就被滅國,從忍界消失。
……
雨之國的名字不是隨便取得,作為一個常年降雨極多的國家,它三天裡就有兩天在下雨,而剩下的一天則是處於陰雨朦朧的氛圍。
作為半人半神,此時的半藏漸漸失去了對雨之國或者說雨隱村的絕對統治力。
近些年,雨之國境地冒出一個名為【曉】的組織。
它的首領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叫做彌彥。
短時間內,就在雨之國內颳起一陣名為“革命”的風暴,一場年輕勢力對守舊派的戰爭。
當然,彼時年紀輕輕的彌彥自然不是老謀深算的半藏的對手。
聯合團藏,半藏將這股不安分的勢力清洗了一遍,讓它消失在自己的視線內。
就算是那個組織的首領彌彥,也栽倒在了半藏手裡。
而也是那次的行動,半藏見到了傳說中的眼睛,那給他帶來了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象,好在他最後成功脫身。
清洗活動結束,【曉】的首領,彌彥,被半藏用不光彩的手段解決掉。
從此,雨之國的聲音似乎又只剩半藏。
半藏又回到了那個獨裁的時代,好景不長,【曉】並沒有被消滅,雖然它在雨之國明面上已經銷聲匿跡,但卻依舊在暗地裡生根發芽。
雨之國,在戰亂和紛爭裡被譽為“半神”的半藏拯救,許多人以為這會是他們國家的一次逆襲。
但結果是失望的,半藏並沒有帶領這雨之國走向輝煌和勝利。
妥協,求和,這是半藏成為雨之國救星後的一系列舉動。
雖然,這些措施是理智的,是最能給雨之國時間休養生息的,是最符合雨之國目前國情的,但許多年輕人並不是這樣想的。
他們,作為雨之國戰亂時代成長起來的一輩,一直都有一個宏達的理想。
逆轉雨之國在忍界的地位!
這是一個遠大且不切實際的目標,但卻想紮了根一般,牢牢地印刻在一些人心裡。
這些年輕人,對半藏失望之餘,卻並沒有切實的行動,因為他們雖然有朦朧的想法,但卻沒有完備的計劃和方向。
直到【曉】的出現!這一切有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