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買辦,你這是哪裡進的貨,都是最優質的生絲啊。”領事館裡寄住的船長和洋行職員們都激動起來,快要撲到這些生絲上面。
這段時間有多艘外國商船到魔都做生意,但回程貨物帶的都是茶葉和少量其他貨物,唯獨少了生絲,使得很多人以為本地不產生絲,此時一看,不由得激動起來。
“這浙江絲比上品法國絲還要優質一些,拿到英國,一包至少能賣六七百元。”
“而且,這包裝也好啊,用的是優質的曼徹斯特標布,看著就體面。”
外國商人們激動起來,渾然沒有注意到自己竟然透露了最關鍵的價格資訊。
“趙買辦,你這生絲怎麼賣,我們怡和洋行全買了。”
“憑什麼,我們旗昌洋行向來跟大貴商行交好,沒說的,這五十包生絲我們都要了,價格好商量。”
“哦,約翰,你們旗昌是美國商行,可別忘了趙買辦是我們英國領事館的僱員,我們本號洋行願意買...”
“趙買辦,我的黎明號商船過幾天就要出發回英國,把這些貨給我,絕不會讓你吃虧...”
不一會兒,洋行職員和船長們都反應過來,激動地湧到趙大貴跟前,想拿下這批生絲。
這生絲的利潤可比茶葉大多了,而且單價高,運費按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由不得這些商人不熱心。
“大家不用著急。”趙大貴呵呵笑了起來,“我這裡生絲很多,我拿的這五十包只是樣品,倉庫裡還有五百五十包完全同樣品質的生絲呢。
總共六百包生絲,每包八十斤,單價為四百五十元一包,有意向的可以跟我簽訂合同,拿走生絲。
至於稅費什麼的,就由我們大貴商行包了。”
英國和美國商人們呆了一下,然後歡呼起來:“趙買辦,就知道你們商行有實力,我們這就把這合約簽了吧。”
不到半天時間,趙大貴就將從湖州帶來的六百包生絲全部賣出去,又帶人到大貴商行去,將生絲都拿出來,一會兒就把錢貨全部交割清楚。
魔都開埠不久,外國商人和中國商人之間還沒有建立起信用,因此做生意的時候從來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做的都是現錢交割的模式。
對趙大貴來說,這種模式其實是最合適的,能最大程度減少壓貨的風險。
這一單生意具有重大的意義,很多商人即使在數十年後都津津樂道,認為就是這樁生意開啟了本埠絲綢貿易的輝煌未來,甚至有很多學者費大量精力,對這次貿易進行考證之類的。
不過,本埠的第一單茶葉生意是趙大貴做的,第一次納稅也是他,此外還有很多第一,因此對這第一單生絲生意的榮譽,趙大貴是不怎麼在乎的。
這一次湖州之行,趙大貴收穫極豐,原來十萬元多一點的本錢,在數天內翻滾到二十七萬元,來錢比搶錢莊還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