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11月17日是值得紀念的日子,這是魔都開埠通商的日子,也是趙大貴接到第一筆生意的日子。
這一日,巴富爾派人告知趙大貴去找他,等到趙大貴進入領事的辦公室,便發現領事正跟一位五十多歲、戴著船長帽的人聊天。
“趙先生,”看到趙大貴進來,巴富爾便示意他坐到辦公桌前的椅子上,“你在領事館也工作幾天了,不知感覺怎麼樣?”
“我覺得很好,大家都很熱情,工作做起來也很順心。”趙大貴裝出天真的樣子說道。
事實上,趙大貴說得還真不是假話,在領事館工作,天天都有英國人想拉著他上街去調查市場,吃飯買東西還不用他掏錢,如果僅僅以打工者的角度看,這裡簡直算是天堂了。
不過,聽到一箇中國人說出如此流利的英語,原先那位老水手卻露出一副見了鬼的樣子。
“很高興知道你適應得很好。對了,這位是查爾斯.阿爾弗雷德.凱利特船長,你們可以認識一下。”巴富爾微微一笑,指著那位老水手說道。
“很高興見到你,Mr.Shaw,領事先生對你讚揚有加。”老船長客氣地說道。
“也很高興見到你,船長先生。對了,城外那艘新來的商船,是你的吧?”趙大貴同樣客氣地說道。
前一天晚上便有一艘西式遠洋商船駛過來,就在大東門外,趙大貴一直在注意西方商船的情況,知道這個訊息後很是心熱了一陣子。
“凱利特船長從英國過來,到中國經商,可以說是到魔都這個北部港口貿易的第一位英國商人。
我希望你能協助船長先生,取得他需要的貨物,同時出售他帶來的各種商品。
這將是你這段時間最重要的工作,領事館的其他任何事情,暫時都可以放下。”巴富爾說道。
“哦,我會盡全力的。”趙大貴點頭接下任務,心裡一陣狂喜。
等了這麼多天,終於等到做生意的機會了,自己潛伏到英國領事館,不就是為了等這個機會嗎。
凱利特船長拿出一份貨物單子,遞給趙大貴看,同時描述自己希望獲得的貨物種類。
趙大貴仔細閱讀那份單子,發現這位凱利特船長帶來的貨物有五萬元左右的西班牙銀元,還有價值八萬元左右的西洋商品,包括各種洋布、鐘錶、金銀器具、洋槍和燕窩等。
這些西洋商品中,洋布佔的比重最大,價值佔全部商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商品種類繁多,總量卻不多。
趙大貴仔細看了之後,點點頭,這差不多是這時代來華的英國商船帶來的典型貨物了。
從英國到中國,路途遙遠,成本不小,所以十九世紀以後來華的商船就越發趨於大型化,帶來的貨物總值比十八世紀高出不少,總價一般在八萬元到十五萬元之間。
正常情況下,遠洋商船帶來的現銀一般只有兩萬元,但這位船長卻帶來足足五萬元,應該是考慮到戰爭剛剛結束,不知道貨物出售起來方不方便,因此多帶了一些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