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11月11日,也就是巴富爾等人在姚家定居下來不久,趙大貴就決定到姚家,拜訪巴富爾等人。
話說回來,趙大貴發現自己弄錯了很多事情,原先他以為英國領事館必然是要落在姚家弄的顧家大院的,沒想到中間冒出來個姚老爺,中間截胡,把巴富爾等人都弄到自己家裡去了。
趙大貴又翻看好多資料,才發現是自己沒仔細看歷史資料,英國領事館最早的確是設立在姚老爺家的,過幾個月後,在1844年二月左右,才會搬到顧家去的,這個烏龍擺的趙大貴欲哭無淚。
如果早意識到這一點,趙大貴就不會在顧家大院旁邊租房子住,而是直接跑到姚家旁邊去了,可惜現在後悔有些晚了。
好在魔都縣城本來就不大,姚家和顧家離得也不是很遠,並不妨礙趙大貴跟英國領事套近乎。
為了這次拜訪,趙大貴事先也做好了準備。
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個剃頭匠,把頭剃了。
在咱們大清朝,講究不剃髮就剃腦袋,每個成年男人腦後都必須留極長的鞭子,反而是女性自由一些。
除了這種長辮子髮型外,唯一能接受的就是剃光頭,只要跟人說自己有頭疾,沒法留長髮,這一關也能過。
趙大貴把自己的頭髮全剃了,上面戴一頂瓜皮帽,自覺這形象滑稽得要命,但也比留長辮好多了。
接著,自然是找家成衣鋪,置辦一套好一點的衣服,絲綢做的長袍,體面的布鞋,腰間掛個玉佩,手上戴個扳指,裡面的衣服褲子也要講究,前前後後居然花了一百兩銀子。
清朝物價不貴,如果只是平日穿戴,二三兩銀子也能置辦一套合適的衣服,但如果想做大生意,給人有錢、體面、誠信的感覺,就得有這麼一套正裝了。
趙大貴賣煉糖秘方得到的五百兩銀子,其中二百兩獻祭給自家圖書館,租房子押金一百兩,房屋租金三十兩,購買三兄弟的被褥、衣服、鐵鍋、僱廚娘花了五十兩,再加上這套做生意套裝一百兩,前後花了四百八十兩,手頭只剩下不到二十兩銀子,讓趙大主神心裡很是咆哮了一陣,這錢真不經花啊。
也就趙小虎和趙小妹年紀幼小,從不過問家裡的錢財情況,只要三頓不斷炊就行,換了任何人家,趙大貴都會被人罵死的。
不過,趙大貴所圖甚大,11月11日上午早早地起床,花五兩銀子買四色糕點和稀罕瓜果等,直奔姚家而去。
此時的魔都縣城只是個小縣城,好吧,就是再過數十年,到民國時期也只是個小縣城,真正發達的是城外的租界區。
說起來魔都跟英國人還有不小的孽緣,1832年的時候英國武裝商船阿美士德號拜訪過魔都,才使得這個地方第一次進入英國人視野;
接著在鴉片戰爭期間,魔都受到戰火蹂躪,其中的吳淞之戰還是寫進歷史教科書的著名戰役。
現在是1843年的11月中旬,而就在前一年,也就是1842年6月份,鴉片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英軍派遣三十餘艘戰艦迫近黃浦江入海口的吳淞炮臺。
當時打頭的有兩艘蒸汽軍艦,其中一艘是“復仇女神”號,另一艘是“麥都薩”號,正是此次巴富爾乘坐到魔都,正停泊在城外的那艘西洋蒸汽船。
這裡再說明一下,麥都薩號本身是軍艦,但是在戰後發現破損和老化嚴重,不能再做軍艦使用,後來就退役,直接賣給一家英國商行做商船,所以麥都薩號的身份現在是商船,而不是軍艦。
吳淞之戰打得相當艱苦,清軍在魔都縣城外的黃浦江下游流域奮力作戰,英國人先後傷亡數十名士兵(一說是數百人),後來評價說此戰是清軍在整個戰爭期間反抗最激烈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