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早在第一次微服私訪的時候,就看出了高升已經猜到他的身份。
他與高升,對於對方,都是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
既然高升已經知曉他的身份,他的說話又那麼明顯不過,可高升這廝居然還跟他藏私、還與他玩貓膩裝糊塗,這就讓他有些氣惱了。
若是往常,他絕對會讓高升後悔此刻的舉動。
但此刻,李治卻忍住了,反而笑道:“縣男但說無妨,又不是讓你真去江南道處理國家大事,你乃鄉間田舍漢,更清楚百姓的需要,縣男就以一個田舍漢的角度,給某說說也無妨。”
高升心理叫苦,感情今天他若不回答李治的問話,恐怕李治會窮追不捨。
在心裡權衡了利弊,他一臉無奈,道:“唉,既然郎君想知道,那某就勉為其難的說道說道。”
“消除反婦陳碩真對江南道百姓的蠱惑,唯有這八字真言‘誘以與利,曉之與理'。”
既然李治非要他裝逼,空談國事那就空談,有什麼後果,那也是李治自己的事情。
李治雖然猜到這八個字是什麼道理,在朝堂上群臣討論的,也大多是這個套路,他道:“如果是縣男處之,又如何與江南道百姓‘誘之以利,曉之與理'?”
高升作揖回道:“天下百姓有口飽飯吃,安居樂業,誰又會造反?”
李治點點頭,卻道:“大唐十道皆同稅,且江南道一地,物產豐盛,百姓說不上富足,但絕不會到沒有飯吃的地步,唯獨江南道反賊妖婦陳碩真蠱惑百姓造反,這是何故?”
“這八字真言中的‘利’,能否‘利’到江南道百姓手中才是關鍵。古來多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今聖上的好意,到了地方、到了百姓手中,或許就是讓百姓活不下去‘歹意’。”
李治經過高升的提醒,大有認同之感,那群前朝遺老對自己陰奉陽違的事情還少麼?
他點點頭,最後鄒眉不語,沉思起來。
過了一會兒,李治又問道:“縣男這‘曉之與理’又是和解?”
這句話,初看就是給百姓說道理,但這個時期的百姓識字的不多,給他們講道理,還不如免費發放錢糧來得實在。
所以李治知道高升這句話裡,絕對有其他意思。
“將反賊妖婦陳碩真在民間的種種神話,當著百姓的面一一破除,如此,定能削弱反賊妖婦陳碩真對江南道百姓的蠱惑,再加以利,假以時日,江南道百姓當只記得當今聖上,不記得那反賊妖婦陳碩真。”
李治點點頭,眼中欣慰之色一閃而沒,看著低頭不語的高升,曖昧的笑道:“‘誘以與利,曉之與理’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高升垂首不語,這種時候再說話,那就真的逃不了入仕的命運了。
他當然知道李治話裡是什麼意思,自然不敢搭腔。
李治見他眼神閃爍,只他在躲避做官,也不以為意,笑笑,道:“聽高老爺子說,縣男沒念過學堂,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每日閒空的時候,卻抱著書卷觀看,這是何故?”
“呃……”高升傻眼。
哎呦,他不坑爹就不錯了,現在又被爹坑一回。
他在李治這個皇帝老兒的第一印象中就是不識字,若是識字,為了鍊鋼新法,李治恐怕就不會封他個空爵,而是直接讓他入仕為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