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事務皆了,高升回到下河村,正是日中午後的時辰。
一入家門就感覺到了不一樣。
往常只要他回到家門,管家孫有福就急忙迎上來服侍,而今天孫有福卻沒有迎出來。
進入家門更是奇怪,老爺子和家中奴婢皆不在家,連高悅都不見蹤影。
只有老太太在家,見到他返回,帶著一臉喜色,蹣跚的迎上來。
“娃兒,大喜啊!”
“大喜?”高升納悶,不知道喜從何來。
老太太喜滋滋的道:“府裡來了官員,說是奉命給咱家量賜田嘞,你又不在家,你阿耶領著家裡婢子一起是幫忙,連丫丫都跟了去瞧熱鬧,要不是怕家裡沒人,你回來都沒個人應門,阿孃也去瞧瞧咱家這天大的喜事。”
敕封下河縣男,食邑三百戶、賜田五百畝,這些勳爵的封賞一直沒動靜,本想開春官府才會來人,沒想到在今日就有官員開始量賜田。
唐朝人少地多,而這地不一定是田地,所以勳貴的賜田也是地為主,想要種莊稼,只能勳貴僱人開墾。
五百畝賜田,高升覺得可有可無。
不過十八輩祖宗都是田舍漢的老爺子和老太太激動啊,這年月還有什麼比地更能讓田舍漢滿意?
地就意味著可以種莊稼,種莊稼就有糧食,名以食為天,糧食在老爺子、老太太心中絕對是佔第一位的。
加上唐朝初期,各種天災層出不窮,糧食產量低,糧食售價一直居高不下。
若不是貞觀十三年官府設立常平倉,在糧食供應充足時,以高於當時市價的價格買回糧食,糧食短缺時再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賣出,使糧價的浮動保持在一定限度內,以此控制糧價。
上下河村緊挨著長安都城,天子腳下,官府不敢懈怠,狠命抓物價,糧價還算持平,若是偏遠地區,糧食價還得往上波動。
糧食,不論是哪朝哪代都是根本。
五百畝賜田,這麼多田地,高家上下包括婢子,吃飽肚皮自然不成問題了,甚至每年還有不少餘糧。
老爺子、老太天歡天喜地自不在話下,甚至高升賺一車一車的開元通寶,老爺子和老太太都沒這麼高興過。
安置好馬車,高升來到村外,果然見到一群人冒著寒風扎堆在一起,數名穿著官服的人正在測量土地。
這是下河村範圍內最肥沃的土地,尋常有村中莊戶想要在這塊地上打些秋風,種些莊稼,村正都絕不讓他們染指,說這是官府的地沒有分到個人,不可妄為。
這塊地,連老爺子都惦念了十數年,沒想到今日,居然是屬於他的。
高升走上前,高悅眼尖率先發現了他,呼叫著“阿耶、阿耶”,邁著小短腿,一路瘋跑過來,投入他的懷抱。
高升將女兒一把抱起,走過去,數名負責測量土地的官員慌忙上前見禮,一個還是縣府的縣丞,見到高升慌忙作揖。
高升慌忙將女兒放下,而後雙手作揖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