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李忠上前來的皇子、皇孫,見太子都對李明月如此客氣,也紛紛向她行晚輩禮。
李明月鬆開懷中的高悅,慌忙對李忠行禮,道:“殿下是太子,無須對明月如此客氣,這有違綱常,明月受不起。”
自從她入宮以來,就從高悅嘴裡得知了李忠強搶書包之事,此刻李忠如此溫文爾雅,反倒顛覆了她往常對太子李治為人的看法。
李治卻一反常態,道:“您是侄兒的長輩,自然受得侄兒行晚輩禮,侄兒當如此。”
李明月鄒眉,搞不清楚這十來歲的侄兒、堂堂太子,居然在面對她的時候,如此謙遜。
雖然她每次入宮,都與李忠沒什麼交集,但關於太子不是易於之輩的傳聞,可沒少聽。
這位未來的皇帝行事乖張,連歸隱的老爹李元懿,都給出了這樣的點評:行事乖張,視天下皆莫己若。
她卻哪裡知道,這位皇侄背後的靠山王皇后,已經嚴厲告誡過他,要對老爹李治禮遇之人,一定要抱有謙遜的之心。
而放眼滿朝勳貴,李明月,卻是首當其衝。
自從中秋端正月王皇后針對過李志明之後,這位母儀天下的婦女就清楚,李治對李明月這個堂妹的偏愛,高到她沒法想象。
回宮之後,王皇后就問了常年在宮裡的老宮女,知道李治幼年時在宮中關係最要好的玩伴,就是李明月的姐姐李豔陽,李治與李豔陽的兄妹感情,深厚程度比同胞兄妹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六年前,先帝李世民賜婚李豔陽嫁與異邦,迫使李豔陽離家出走,迫使李豔陽了無影訊。
李豔陽消失那晚,讓當時身為太子的李治知曉了,當時咬著牙憤憤道,若他登基,當不讓大唐女子便宜了番邦蠻夷。
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若按照李治隱忍的性子來說,若不是出離憤怒了,是絕對不會口無遮攔的說出來。
由此可見,李治對李豔陽的堂兄妹之情,深厚的程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而李明月的外貌長得極像鄭王庶出長女李豔陽,愛屋及烏,李治將對李豔陽的親情放在李明月身上,對李明月就更為偏愛一些。
否則,李治就不會給李明月這縣主,做了一塊特殊的魚符,讓其能不經通報,隨時能出入皇宮大內。
而且老宮女稟報,入宮一月有餘的高悅,與李明月長得極為想象,與李明月的胞姐李豔陽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般。
如此,愛屋及烏,李明月因為是李豔陽的妹妹,受到李治的優待,這與李豔陽長得極為相像的高悅,自然會得到李治偏愛。
李治敕封高悅為永安公主,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個優待連李明月都沒有。
身在賓妃爭寵、殺機重重的深宮中,又出生於關隴門閥的王家,王皇后自然不是好相與之人。
這一切資訊,若她還沒尋出其中味道,那就白在宮中混了這麼些年。
所以,對於李忠這個養子,王皇后生怕其仗著太子的身份,行事乖張,惹來李治的惱怒,這個太子位可就玄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