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明白原因的高升鄒眉問道:“若能在挖掘水井的時候,輔以小口深井,鄭叔以為如何?”
鄭廣嘆道:“除非挖掘的深井井口只有碗口粗細,而且深度能達幾十丈,這樣才能控制住深井挖捅水脈之後的噴發,否則,這井俺可不敢挖。”
高升點點頭,嘴角上翹,碗口粗細的深井麼,他早有準備,之前他早就將關於小口深井的裝置,以圖紙的形式畫了出來。
當然,他並不是為了穿越而特地去學過這些知識,而是平日閒暇,他喜歡看某視的《探索.發現》欄目,每期都不錯過,裡面就有一期節目讓他歎為觀止。
咱老祖先在宋朝時,利用簡單的工具,就能挖掘深達數十丈的小口深井,到了清朝道光年間,這種小口深井的技術已經發展到能挖上千米的深度,跟現代石油鑽井的方式差不多。
這種小口深井就是取鹽滷的卓筒井。
歷史上著名的水利專家李冰,在興建都江堰工程中發現了鹽滷,揭開了大口井鹽開發鹽滷的序幕。
包括唐朝的鹽井,也一直沿用大口鹽井的開採方式,這種鹽井就像挖掘水井一樣,受技術的限制,不會很深,而且井徑很大。
到了宋朝,小口深井的卓筒井出現,才結束了一千多年大口鹽井開發鹽滷的方式。
現在,為了能在院中打上一口井,供給整個高家用度,高升將自己從《探索.發現》上學來的卓筒井的結構,和工作方式全部畫下,還稍微加工了一下,讓這種小口深鹽井變成挖掘地下水的小口深水井。
當然,改動前人的智慧結晶,沒試過,當然不知道行不行,實踐才是檢驗一切的唯一手段。
高升對鄭廣笑道:“鄭叔,別忙著下結論,某這就讓奴婢取來一樣東西,讓鄭叔過目,或許鄭叔過目之後,能改變主意也不一定呢。”
鄭廣點點頭,昨天他隨著老爺子就來到高家,免費吃了高家兩餐,卻打不出井,不僅有損他信譽,而且讓他心裡愧疚。
既然高升讓他瞧瞧東西,他只能答應下來,根本想不到高升會有什麼好東西讓他瞧。
等到奴婢將高升這幾天抽空畫的圖紙,拿出來,遞給鄭廣一瞧,鄭廣就挪不開眼睛了。
看著鄭廣臉上時而出現吃驚,時而又出現不解,時而又一臉佩服的神情,高升知道,這個沒什麼文化的挖井人,看懂了他的圖紙。
老半晌之後,鄭廣從圖紙上依依不捨的挪開眼睛,抬起頭看著高升,將圖紙遞還給他的同時,問道:“敢問縣男,這圖紙出自何人之手,實在是巧奪天工,這小口深井的圖紙,若改一下,當可用於取鹽滷,簡直妙不可言。”
果然是巧匠,居然能從圖紙上,就能看出這玩意兒更適合取鹽滷,看來鄭廣不僅打水井,而且還挖過鹽井。
鄭廣認為高升之前也是個田舍漢,沒什麼文化,怎麼會想到如此巧奪天工之物?
高升接過圖紙,神情一凝,道:“那是數年前,某在田間勞作,一遊方老道……”
好吧,這個藉口雖然很蒼白,但是這廝就是喜歡用。
鄭廣陷入了迷糊狀,很明顯,他是第一個相信高升說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