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離開的時候,告知高升五日內最少準備一百升的鹼水,並約定明日就讓人送來裝鹼水的大缸。
高升只提了一個要求,讓李明月以鄭王別院的名義在附近村落廣而告之,收集每家每戶的草木灰,凡將草木灰提供給別院的莊戶每月可領一文錢。
這樣一對比,尋常老百姓只花一文就可以不讓老面發酸,雖利薄,卻也量大。
李明月心中釋然狐疑,卻沒有問為什麼。
看著李明月挺著肚皮,在同樣挺著肚皮的小翠攙扶下離去,高升嘴角一列,哼道:“五日內才一百升,太小看我了。”
唐朝的一升,相當於現代的600毫升,所以製作鹼水最緊缺的只有兩樣東西,一個是水,一個是草木灰。
夜間,已經被部曲砍成一塊塊的野豬肉,高升帶著田氏和張大柱全部用鹽醃著,做成了臘肉,這樣不容易腐壞變味。
這個時節雖然不是製作臘肉的最佳時候,奈何三百多斤肉,一時間如何吃得完?
何況這些肉,還可以頂工錢,比直接付工錢划算多了。
賣給大戶人家才能賣出好價錢,問題人家不吃豬肉啊。
賣給尋常老百姓,貴了買不起,三百多斤肉的價值體現不出來。
索性,用來以肉易物、以肉易工。
次日天明,高升和高悅搬家到張大柱一家借住,新房正式動工。
他將蓋房全權交給了張大柱和田氏夫婦,二人忙得昏天地暗,自不必說。
而他領著女兒高悅,從河灘到家這段距離來回數次,不時的停步思索,外人也不知道幹啥。
抽空去上河村一趟,讓木匠做了數架大型的筒車,費用全是臘肉頂工。
一番折騰,已經過去三日了,而鹼水還沒有任何影子。
到了第四日,筒車返回,木匠按照他的要求,架設在河邊,以及地勢低處,同時又花費了數條臘肉,讓同村人砍下碗口粗細的竹篙,從中破開,紛紛固定在筒車的沿路。
待筒車安裝完成,開始順著河流方向旋轉,帶上水,再依慣性,將水倒入竹筒內,水順著竹筒一路流淌,到了需要提高水位的時候,又有筒車將流水提入竹筒內,直接流淌到他的家裡,這樣,一個簡易自來水工程製作完成。
下河村裡的村民看到他這幾日窮鼓搗,心裡腹議不已,當第四日看到清澈的河水順著竹筒,在筒車的借力下一直流淌到高升的院內新挖的池子裡時,他們不淡定了。
街頭巷尾,老人村婦家長裡短,討論的都是高升。
“高家三郎現在不得了,既認識鄭王別院裡的貴人,又獵野豬,又是蓋房,還會弄自來水,能耐著呢。”
“可不是麼,高家三郎穿開襠褲的時候,俺就覺得他的面向是富貴之相,遲早飛黃騰達,你們卻偏不信?”
“可笑高家偏要和高家三郎分家。”
“你們不知道吧,聽上河村人說高家大媳劉氏準備將丫丫賣與張屠夫做童養媳呢。”
“這也忒歹毒了,丫丫還叫她大娘呢,也下得去狠手。”
“高家那幾人都不是省油的燈,若不是如此,當年高家三郎和婆姨陳氏那會被趕出家門來。”
“……”
閒話兇猛,高卻沒空理會,若非現在時間緊,又沒甚錢,他非把竹筒自來水改成渠道自來水不可。
蓋房的工匠已經全部就位,幫工的村人也到場了,村裡的村婦都來幫著打下手,田氏統統擇優錄取。
本來午飯都吃不起的他們又得了吃,又能領上一天四文的工錢,幫工者絡繹不絕,工地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每日,別院不僅送來大量的草木灰,也送來大水缸,每次隨行的管家都用一種狐疑的眼光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