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那條鯰魚,給高悅熬湯之外,高升手腳麻利的將五六條河魚都清理乾淨,擺放在盆裡待用。
這個時候面已經發好,他將發好的面捏成一小團一團的麵糰,均勻的擺放在蒸籠裡。
“這是什麼吃食?”張大柱看著圓圓鼓鼓的麵糰,好奇問道。
唐朝老百姓的主食是各種餅,當然有餅吃的時候一定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經常喝混了野菜的麵糰糊糊、麵疙瘩湯。
麵糰用蒸籠蒸的,一般唐朝老百姓都叫點心或者餅。
張大柱好奇也在常理之中。
“饅頭。”高升隨口應了一句。
“饅頭?”張大柱滿臉的疑惑。
高升心中驚覺,唐朝可沒有饅頭的稱呼,老百姓的主要吃食就是各種餅、麵疙瘩,饅頭在唐朝最多能稱呼為點心。
“我自創的點心,叫饅頭。”為了避免將來吃過饅頭的唐朝人刨根問底,高升厚顏無恥的說道。
張大柱一臉崇拜的看著高升,三哥就是牛逼,早就跟田氏說過,咱三哥不是一般人,可田氏偏不信。
發好的面留了一團做老面之外,其他面都做成了饅頭,而後放入蒸籠裡,架在鍋中蒸。
而張大柱則老實的去燒火,這次他有了動力,再熱也不怕。
這叫饅頭的點心,還是放了“湯”的,似乎很好吃的樣子。
張大柱一邊蒸饅頭,一邊偷看高升給魚上調料,更為食指大動,心中直嘆,牛逼不過三哥。
高升將待用的魚一條條割開,又是一番感嘆,唐朝的菜刀是鐵製的,初時使用鋒利度倒是夠,可用了兩家就鈍了,刀鋒保持性卻不行。
給幾條魚刨腹割鱗,再用來割口塗調料,刀鋒已經鈍得割不開魚肉了。
唐朝老百姓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吃的不僅不盡如人意,就連把切菜的刀都如此讓人抓狂。
他發誓,有機會怎麼也要給自己弄把碳鋼好菜刀。
割完魚身的口子,高升均勻的將張大柱帶來的味料、細鹽等調料塗在魚身,將所有處理好的魚放在另一個蒸籠裡。
這回張大柱看明白了,高升要蒸魚。
蒸煮烤在唐朝是主流烹飪方法,在唐朝可沒有煎炒炸這類烹飪手法,就連皇帝老兒,三餐吃的也是蒸煮烤,長此以往,嘴巴都能淡出鳥來。
高升也是蒸,可是他用的是現代的烹飪手法來蒸,比唐朝落後的蒸魚法不知道要先進多少。
尋常唐朝老百姓手中唯一的調味品就是鹽,其他都是植物調味品,比如蔥花、殺魚腥的姜,連食用油都不放。
想要更好的調料,比如紅糖、胡椒、茴香等等,不是富貴人家根本享用不起。
張大柱將家裡所有能調料之物都帶來了,可依舊少得可憐。
好在河魚鮮美,調料越少蒸出來的魚越鮮,只要掌握蒸的火候,讓張大柱這群古代人吞舌頭不是問題。
蒸籠下墊著洗淨的野菜,上面放著抹過調料的魚,再放上蔥花、薑片,接著上鍋開蒸。
蒸魚的時間火候全由高升掌握,燒火的差事自然是張大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