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白中元的分析之後,方言表示了由衷的贊可:“聽起來挺匪夷所思,同時又極為的合理,邏輯沒有任何問題。假設嫌疑人真是如你所說這樣做的,那麼槓桿一定是金屬製成的,鐵管或者鋼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是鐵棍或者鋼棍。”白中元糾正著,“中空的管子沒有那麼大的承重力,必須是實心的才行,而且不能太細。”
“你覺得會有多粗?”
“至少要小臂一般粗,畢竟墓碑前後距離相加足足十五米多,太細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承受那麼大的重量。”
“十五米,小臂粗,那不得百十來斤了?”方言覺得有些誇張了,“換作你我,怕是也很難做到收放自如吧?”
“沒錯。”白中元點頭,但其實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可能,“先把槓桿擱置到墓碑上面,然後向前推出去,而不是直接延伸到十五米外再放下來。不要小看那五米的距離,需要的力量可能是成倍遞增的。”
“嗯,有道理。”方言點頭,隨後抬手虛空模擬著動作。
“老方,其實還有一種可能。”
“你說。”
“槓桿不是鐵或者鋼,而是碳纖維。”
“碳纖維?”微楞過後,方言才說道,“這種可能性很大,因為同樣的承重力,碳纖維製品要輕的多得多。”
“那就別愣著了,派人去查吧。”白中元催促,“不管槓桿是什麼製成的,只要順著這個思路查,保不齊就會有收穫。”
“的確是條線索,就是難度太大,畢竟範圍太廣了。”方言苦笑,省城這麼大,指不定要查到什麼時候。
“給你提供個思路。”
“你說。”
“肉聯廠的案子是蓄謀已久的,那就說明犯罪嫌疑人已經做了全面的謀劃,鐵製或者鋼製的槓桿可能性應該不大,因為重量問題很容易暴露或是留下破綻。反倒是碳纖維製品,更輕更容易攜帶,就是貴了些。”
“再貴能有人命貴嗎?”方言惡狠狠的回應,“算上丁亮已經死了三個人,嫌疑人布這麼大個局總得付出點兒代價吧?”
“有道理。”
“可就算槓桿是碳纖維製品,也很難查啊。”
“不難。”
“怎麼不難。”
“你忘了肉聯廠了。”
方言一驚:“難不成肉聯廠裡面有那東西?”
“不是,而是肉聯廠的冷藏車。”白中元解釋道,“我仔細勘查過肉聯廠的冷藏車,最新型號的轎廂內部都是用碳纖維複合板拼接起來的。不管從冷藏車是從哪裡採購的,向廠方索要或是定製幾根實心管都不難吧?”
“你小子可真夠精的。”方言讚許的點點頭,“命案發生在肉聯廠,三名受害人又都是肉聯廠的職工,那麼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就隱藏在肉聯廠裡面。倘若真是內部人員,打著肉聯廠的旗號弄些碳纖維製品是極其容易的。”
“完全正確。”
“現在就派人去查,你再仔細勘查勘查現場,看看還有沒有什麼遺漏的細節,最好能挖出更多的線索來。”
“現場的線索應該是沒了,剩下的就看屍體上有沒有了。”說罷,白中元轉身朝著周然所在之處走去。
……
限於現場的環境和條件,深入的屍檢工作根本無法展開,但周然的專業技能相當過硬,還是很有收穫的。
1)與何正一樣,初步判斷丁亮死於機械性窒息。
2)根據屍體徵象推斷,死亡時間是晚上九點左右。
3)與前兩名受害人一樣,丁亮的雙腿有著凍傷,或許是犯罪嫌疑人行兇倉促,凍傷相對要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