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白中元曾進入過廉租房小區的門衛室,也是因為在那裡發現的環衛工雨衣,由此相信了那名老人的身份。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一切都是合理的。可隨著兇殺案的發生、隨著耗子遭遇了襲擊,轉過頭再去看時才發現,這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由此也更加證明了白中關對於犯罪嫌疑人的特徵側寫是正確的,這個人不僅手段殘忍,犯罪智商也是極高的。而往往這樣的兇手,都是讓警方極為的頭疼。
路障起到的作用顯而易見,一直走到門衛室跟前,白中元他們都沒有遇到哪怕一個歸家或外出的行人。
輕輕開啟門,白中元並沒有著急走進去,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水漬幾乎已經蒸發乾的那兩串腳印上。腳印是通向裡屋的,方向截然相反,由此可以做出簡單的推導,曾有人穿著溼漉漉的鞋子進入過裡屋,然後又走了出來。
十有八九,是去取的那件上衣。
“我去裡面看過,牆壁的衣鉤上掛著一條褲子,與懸掛在樹上的上衣應該是一套。”有些情況,白中元必須及時作出解釋。
“中元,你覺得這兩串腳印是誰留下的?”這是方言關注的重點,“犯罪嫌疑人,還是小區的門衛?”
“我覺得是小區門衛。”王剛插嘴道,“從案件徵象中可以看出來,犯罪嫌疑人的心思極為縝密,所以他不可能犯下淺顯的錯誤,這些腳印如果真是他留下來的,那麼與本案犯罪邏輯是相悖的。”
“你覺得呢?”方言繼續問白中元。
“我覺得,足跡肯定是犯罪嫌疑人留下的,但是……”
“但是什麼?”王剛追問。
“但是他當時穿的鞋子,大機率是門衛的。”白中元補充道。
“白隊,你是說換鞋了?”王剛微微一驚,“也就是說,留下的這串腳印是犯罪嫌疑人的障眼法?”
“有道理。”方言點頭,“首先門衛沒有配合犯罪嫌疑人的道理;其次,如果嫌疑人早有打算襲擊門衛,必然不會跟他有過多的接觸;最後,正如王剛所說,嫌疑人不會犯下如此低階的錯誤。倘若他穿著自己的鞋子,足跡必然會成為線索,可若是換了門衛的鞋,就堵死了足跡勘查這條路。”
“我們進去看看吧。”說完,白中元推門走了進去。
仔細勘查過外面的這間屋子後,王剛直接提出了疑問:“四周沒有任何打鬥的痕跡,也就意味著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是一擊得逞的,就算他身強體壯、出手狠辣,也不可能這麼輕易就能做到吧?”
“嗯。”眾人沉思。
“方隊、白隊,我有個不成熟的猜測,你們聽聽對不對?”
“你說。”方言點頭。
“我覺得如果門衛真的遭受了襲擊,很可能不是在這間屋子裡。”說著王剛指了指地上的腳印,“否則不光沒法解釋毫不存在的打鬥痕跡,連足跡也是說不過去的,畢竟泥水必須要從外面帶進來才行。”
“我知道了。”就在這時,白中元突然說了話。
“你知道了什麼?”方言問。
“你們來看。”指了指桌子上的半碗麵條,白中元解釋道,“之前我來過這裡,這碗麵條就放在桌子上,我當時摸過還有餘溫,根據這個季節的天氣推算,麵條被擱置大概有半個小時左右。”
“我們都知道這種熱湯麵放置的時間長了會坨的,換言之當時一定是有緊急的事情,而且門衛離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話說到此,方言轉過了身,“結合你們之前的推測,可以得出初步的結論,門衛當時一定是出了屋子。”
“肯定是和嫌疑人有關的。”王剛思索了起來。
“這點我贊同。”白中元點頭,“但我們要弄清楚,在外面下雨的情況下,門衛為什麼沒有讓犯罪嫌疑人進來,而是他出去了?”
“為什麼呢?”方言低聲嘀咕著。
“我倒是想到了一種可能。”最終,還是白中元打破了沉默。
“快說。”
“如果,我是如果門衛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斷電了呢?”
“斷電?”瞟了方言一眼,王剛順著這個思路捋了下去,“這種可能倒是合理的,突然斷電的情況下,門衛自然是要第一時間外出檢視的。而且之於犯罪嫌疑人來說,暴露的風險也是最低的。”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白中元愈發覺得這種可能性為真了。
“白隊,哪一點?”王剛追問。
“盲區。”白中元說著,走到旁邊啪的關掉了點燈,“屋子突然黑掉,是不是對視線造成了極大的干擾。”
“沒錯,就是這樣。”方言語氣有了些振奮,“突然斷電,門衛便急著出去檢視,但因為眼睛對於光線的不適應,他忽略、甚至沒有看到外面有人,在邁出門的瞬間,便遭到了嫌疑人的襲擊。”
“我去外面,看看是否有保險開關之類的。”王剛急匆匆走了出去。
“中元,把你全部想法說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