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五年之內造出蒸汽機車沒什麼問題。
問題就在於,這鐵軌怎麼弄?
以唐代的鋼還有生鐵的產量,怕是給個二十年,都造不出來一條京張鐵路的長度。
而要是加大人手去鍊鋼、鍊鐵,那麼誰來種地?
這些都是蘇紈必須要去考慮的問題。
更別說,造鐵路不單單只是投放兵力的問題,經濟效益,要不要也考慮進去?
這虧本的事,肯定不能做。
尤其大唐說是盛世,其實,也就是每家每戶終於都開始可以有餘糧而已。
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真要到鐵路能夠發揮關鍵作用,估計還得是到了厥兒這一代。
那才是真正的盛世!
……
這一次回來。
除了想跟父皇報告研發的進度。
還有一個,就是蘇紈想解決大唐第一段鐵路修在哪的問題。
修在遼東,就如同修長城,禍在當代,功在千秋。
至少蘇紈入土之前,估計是很難發揮出關鍵作用。
更別說……
大唐的政治中心在關中,經濟中心在未來的江南地區。
遼東不管怎麼想,都不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然後除了遼東,基本上,也就剩下兩個可能。
……
第一個可能是,進一步發展陸上絲綢之路。
給陸上絲綢之路以提供方便,但說實話。
中國的經濟發展從來不依賴於陸上絲綢之路,你看人家大宋,沒有陸上絲綢之路,不照樣經濟吊打大唐。
而且,不管是接下來的大明,還是大清,也照樣是同理。
更別說,蘇紈還不得不考慮技術外流的問題。
其實……
說白了,蘇紈還是不看好路上絲綢之路能給大唐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主要是,這陸路,也沒有海路來的方便。
當然。
若是說無視陸上絲綢之路,鼓勵發展海上絲綢之路,那也是不行的。
畢竟,政治中心在長安。
要是南方都沒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