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和李治兩人因為沒有超前的遠見,當然無法看到如今掩藏在這份盛世以及和平安寧日子背後的危機。
然後蘇紈便問李治道:“你還記得你剛剛吃的那個煎餅糰子上面的肉餡麼,你覺得,那塊肉餡大不大麼?”
李治便回想了起來,道:“大。怎麼了?”
蘇紈便回道:“那你覺得只需要用兩枚銅錢就能買到那麼大份的煎餅糰子,裡面還有塊那麼大的肉,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治便道:“這……太子妃嫂嫂,雖說我沒有在外面用過銅錢,但是,兩枚銅錢就能換來那麼大份的煎餅糰子,這應該是一件好事吧?”
蘇紈便道:“從兩枚銅錢的價值來說,這的確是一件好事。可這也反應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李承乾:“什麼問題?”
蘇紈:“這錢,價值似乎有點過高了。不過這也是由於如今是太平盛世,百姓家中物產豐饒而導致的。這東西一多起來,就會變得不值錢。所以才會出現有這麼良心的用料。可反過來說,是不是也就說明了,如今的銅錢很值錢?那麼當銅錢很值錢時,就會發生什麼?”
李治:“什麼?”
李承乾:“什麼?”
蘇紈:“唔……有可能會有人鋌而走險地私鑄銅錢。”
可能兩人並不覺得,甚至朝中諸公,包括太宗都不會這麼認為。
畢竟誰敢冒著那麼大的風險,竟敢私鑄銅錢。
但蘇紈卻是知道的,因為就在李治繼位後,顯慶初年,就開始發生有大規模的惡錢在市場上流通。
以至於朝廷不得不開始採取一些手段。
當然了,可能有的人會說,現在還遠呢。
這不還有二十年呢嘛。
然而,要知道,這種像是惡錢在市場上流通的事情,就應該早點預防,早點解決,當你發現你要採取手段,採取政策的時候,事實上,已經尾大難除。
甚至,你想想看李治多溫和的一個人,竟然都要下詔說:‘凡私鑄者抵死,鄰、保、裡、坊、村正皆從坐。’
可見二十年後,這事情已經發展得很大,而且很是嚴重。
而之所以會這樣,都是因為本身唐朝官方所發行的銅錢不夠多,明顯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市場的需求。
李承乾:“誰敢?”
蘇紈:“只要是有利潤的事,就有人敢這麼做。這世上,不怕死只怕沒錢的人有的是。而且若只是私鑄也就罷了,如果是能按照足額的銅的重量來鑄造,那也算是幫大忙了。可若是有人往裡面摻些其他的東西進去呢?這些銅錢就會成為惡錢。惡錢的壞處,前朝就有不少的例子了。如果你倆不知道的話,有時間可以去問問太上皇。”
蘇紈說到這裡,也就不說了。
畢竟再說下去,也不是她擅長的。
其實……
這抑制民間私自鑄幣還真沒什麼辦法。
畢竟,鑄幣這種東西,也算不上是有多高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