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雖然窮了點,但辦大事還是很齊人的,家家戶戶出一兩個勞動力,隊伍有點浩蕩。
毛領導說過,人多力量大。從張家寨到外面交叉路之間有五公里左右的距離,那麼多人的努力下,也就是一兩天就能搞定。
隊伍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專門負責通溝渠,另一組則是負責路面。
溝渠很重要,南方雨天多。雨水不能及時消化,就會將路面泡著,多好的路面都會被雨水沖刷回原形。
張凡建議,每隔一段距離,就挖開路面,修一條暗道,將雨水及時分流出去。
只有這樣,才能在下大雨的情況下,都能保證雨水的及時消化。
不過,如此一來,成本就有要增加。老村長他們趕緊算一算,夠不夠錢。
見他們算過之後開始為難,張凡毫不猶豫,又砸進去五千,增加預算。這段路,他是鐵了心要搞好的,只要交通弄好,他接下來的計劃才更好實施。
因此,那點錢他並不吝嗇。道路修好,對他的好處最大。
不要說別人,就是小叔張立業見此,都無比肉疼,儘管錢是侄子出的,可也大方得讓人心疼吧?
老村長他們也是一震,沒想到張凡的決心那麼大。
根據他們所知,前面那一萬五,明面上是三個人合捐的。可真正計較起來,其實是張凡自己拿出來的。加上這五千,就是兩萬元。
“行,搞好這些路,我在村裡修個路碑,把大家貢獻刻上去。”老村長說道。
造福村子,造福後代的善事,需要記錄下來。
聽到這種事,小叔才露出笑容,花點錢買名聲,並不是城裡有錢人的專利。在他們鄉下,同樣希望流芳百世。
“好傢伙,也就他小子有這種魄力。”村高官笑道。
普通的磚頭就兩三毛錢一塊,五千元就可以拉兩萬多塊轉頭回來,修一些暗道不成問題。還差多少,他們村幹部也會想辦法。
沒有誰比他們村幹部更加希望這條道路修好一點。
“年輕人腦子就是靈活,以前我們也沒有想過修暗道,主意很好。單單靠一條溝渠消化雨水,那是很不現實的。”村高官越看張凡,越覺得這傢伙順眼。
現在,他們可不捨得將張凡趕出村子。這麼好的人才,還是留在村裡好,帶著大家發家致富。
在外面你有多大本事,有多大成就,其實跟村裡都沒有半毛錢關係。
可是,留在村裡就不一樣,張凡所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在改變這個平凡落後的村子。一成不變的鄉村日子,看似很安逸,可沒有生機跟活力,家家戶戶都是得過且過,他們村幹部也是看著很揪心。
“還有什麼好主意,你小子都說出來吧!”老村長也想榨乾張凡的腦細胞。
張凡笑了笑:“其他的,你們比我更在行,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在充足的預算下,一車車的石粉、碎石拉到平時最爛的路段,村民們將石粉填到坑坑窪窪的位置。
比較大力的人,推著一個不知道老村長那裡搞來的大石滾,將鬆軟的地方壓實。一個小時,就把好幾百米的路段搞得平平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