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安排獨孤一石在右廂房睡覺,走了這麼多路,獨孤一石早就想美美地睡上一覺。老婆子給他燒了一鍋水,他擰著熱水和冷水到洗浴棚裡洗完澡就躺在床上,因過於疲倦很快就睡著了。一覺醒來,已經到了第二天早晨,他趕緊起床,老婆子道:“快洗洗臉,刷刷牙,吃早飯吧。”
吃完早飯,獨孤一石就在老人房子周圍四處轉了轉。覺得這山溝裡雖然清苦,可也有不少優點,空氣新鮮,沒人吵鬧,確實適合隱居讀書習武練功,只可惜老人不是隱居的世外高人,要是有高人教自己武功那就太好了。老人種的幾塊花生地綠油油的,還有黃豆地,紅薯地。做農民其實也不錯,吃的能夠自給自足,還能吃到綠色食品,如果不碰到壞官惡吏的沉重的賦稅或不遭受壞人惡人傷害的話。然而世上並沒有世外桃源,細察茫茫人海,真幸福者幾何?總有矛盾,總有糾纏,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只不過大小罷了。
獨孤一石一邊看一邊想,心中便打定主意,自己先在這裡紮下根,作為自己起飛的大本營。好在自己年紀還小,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本領可以大把大把地學到,只要學到了本領,成功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抓到。“天道酬勤”,趁著自己年輕,勤奮學本領,假以時日,必可大有成就。
回到老人茅棚,老婆子道:“我們還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呢?老婆子我姓張,叫張秀木。老頭子叫戴鐵石。”獨孤一石道:“我姓獨孤,叫獨孤一石。”“哦,巧了,我的名字裡也有個石字,我們爺倆有緣啊!”老頭子高興地道。“可不是嗎?”獨孤一石也不禁笑道。他接著問:“老人家,你這邊有沒有會武術的高人啊?我想學武藝。”老頭答道:“這我可還真不知道,以後我們去村子裡問問吧。你喜歡練武?我年輕時也喜歡,可為生活所累,沒堅持學下去。人在世上啊,首先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會賺錢,解決吃住穿等活命的問題,再才能去幹其他的事情,什麼讀書啦,學武藝啦,做生意啦,找老婆啦。當然啦,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有錢人家,或做官的人家,你的家人解決了你的吃穿,還會幫你找師傅教你武功。但其實很多普通人家都是既不有錢又不有權,他們都具有的東西就是普通,一般般。有個不好但也不太差的房子住,吃的不好但也不是太糟糕,起碼能夠填飽肚子,穿的不華貴卻也不舊不破。”
獨孤一石道:“是啊,老人家,你說得太對了!這個山上有值錢的東西賣嗎?比如珍貴的藥材,或者有什麼金礦。我看見虛山那邊山挺多的,山一片連一片,看不到邊啊!老人家,你到過虛山那片山嗎?”老頭道:“我沒有去過那些山上,村裡人告誡我不要去虛山那片山,說虛山是起雲府與起雨府的分界,官府不準百姓去虛山那片山。”“哦,我知道了。”獨孤一石道。
“走,我們砍柴去。”老頭子道,“你別看我在水裡不行,可我在山上還是能夠撲騰幾下的,那些搭茅棚的樹都是我十年前在虛山口的山上砍來的。”老人昨天晚上把老婆子的一雙鞋子改小了些,現在獨孤一石穿著正合適。他也拿了一把刀跟著老頭往山上走去。
山旁邊有一個村民水庫,也是村民的魚塘。水庫的水很清澈,有時可以看見草魚、鰱魚、鯉魚、鯽魚在水裡遊動。水庫大部分是被山天然圍成的,只有三丈長的出口處是人工用石塊和泥土堵上的,從水庫出口開始,有一被水庫天然衝成的河流向下流去,河兩邊基本是草地,只有幾塊田是老頭夫婦開墾出來的,種了水稻。老頭對獨孤一石道:“河兩邊都可以開墾出來種水稻,即使是漲水的季節,這條河發的大水最多三天便可退去,不會淹死禾苗的。我老了,沒力氣再開墾田了,再說這幾塊田種的稻子足夠我們夫婦二人吃的了。以後你也來開個兩塊田吧。”獨孤一石道:“是啊,不種田怪可惜的,浪費了這麼好的靠河流的土地。”
水庫邊上的山不是很高,老頭搭茅棚的樹就是在這裡砍的,平時燒的柴也是這裡砍的。老頭道:“孩子,你不是說要學武藝嗎?學武藝的人力氣都大,並且有耐力,你天天到這裡來砍柴,你剛開始扛一捆六十斤的木棍柴,以後力氣大了,就扛八九十斤一捆的。力氣是練出來的。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練出耐力,這對你以後習武很有幫助。”獨孤一石道:“老人家,你說得很對。我就照你說的做。”
獨孤一石和老人一起砍了兩捆木棍柴,都差不多有五六十斤重。老人捆好後,扛起一捆就朝前走去,獨孤一石也照著他的樣子用右肩膀扛起一捆朝前走去。剛開始,獨孤一石還能跟上老人,慢慢地就落下來了,他覺得這捆柴越來越重,肩膀壓得非常疼,呼吸粗重而難受,於是他走兩丈路就把柴的一端放在地上直立,並用手扶著它,這樣暫時解除了肩膀受的壓力,柴把他的肩膀壓得太疼了。他扶著柴休息幾分鐘,改用左肩膀扛上柴朝老頭家裡方向走去。走兩丈歇一下,一會兒用右肩膀扛,一會兒用左肩膀扛。用這種方法,他花了三個小時才到老頭家裡。老頭只花了半個小時就到家了。也難怪,一個十歲的孩子,以前從沒幹過這麼重的體力活,現在突然幹這種重活,還真是不在行,也特別累。
這樣連續砍了四天柴,獨孤一石共砍了十二捆木棍柴到家,兩個肩膀都腫起來了。老頭道:“不能蠻幹,過度勞累對身體不好。你休息兩天吧。我再殺只雞給你補補身子,小孩子正在長身體,要吃好,不能缺了營養。”獨孤一石聽了此話很受感動,真誠地道:“謝謝你,老人家,你對我真好。你就是我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