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婉當然不會養魚,但是她想與其費了不少力氣將坑填上種田,然後再被山溪水淹了,還不如試著圍成一個水塘養魚呢。先前胡敦儒將自家的地買了去之後,那裡就變成了一個水塘,聽說裡面不知什麼時候起就有了小魚和小蝦。
“買些小魚放進去不就成了魚塘?”寧婉雖然說得輕鬆,卻還是跟著爹到了虎臺縣外養魚塘裡請教了一番,回來花了工錢請村裡人幫忙將那個大坑又加大加深了幾分,然後從山溪引來水,買了些小魚苗投了進去。寧婉不過試試,但是爹倒比她還用心,又從虎臺縣的魚塘處移了些蓮藕,又常撒些糧食青草什麼的。
無怪當年這裡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個水塘,後又長出了魚蝦,寧家的這個大水坑果然一天天有了魚塘的模樣,四周長出了蘆葦和水草,又有幾片蓮葉浮在水面上,時不時地又會看到一條小魚從水面遊過,留下一道水線。
寧婉便又和爹移了幾塊大石頭到水邊,到地裡幹活累了,正好坐在這裡歇一會兒,又能看看景,她越是細看越是覺得家裡的這塊地竟比好多人家精心建出來的花園還好看呢!
家裡的田打理的好,生意也做得越發順利,畢竟有了第一年的經驗,今年更加熟練了。如今虎臺縣裡幾家大酒樓都用寧家送的山貨,一來是關係越發的近,知道寧家貨真價實,十分有信用,二來是寧家的山貨一向打理得乾淨整齊,酒樓裡拿了直接就能用,連挑揀的工夫都省了,用起來十分地順手,若要換了一家,後廚的人還不願意呢。
再多餘的山菜就賣到專門收貨的鋪子裡,一點也不愁銷路。
因此待到貓爪兒菜下來時,寧家便十分忙碌起來了。
劉貨郎和寧清就是在這個時節一起過來的。將於氏嚇了一跳,也顧不上寒暄先向二女兒問:“你這麼大的肚子了還敢隨便出門?就不怕出點事情嗎?”拉著她上炕歇著。
寧清走了兩個多時辰的山路,果然累得肚子不大舒服,順著孃的手就躺了下來,卻還不忘哼哼道:“我不是也沒有法子嘛,否則為什麼一定要過來!”
於氏還在後怕,“就是有天大的事,你也只讓女婿來捎話就是,你這身子是不能有一點差錯的!”
劉貨郎就接著於氏的話道:“岳母,你老說的十分對,我也不肯清兒跟著過來,可是她就是不聽,怎麼都要跟著我來。”又陪笑道:“不過,我們家雖然沒有毛驢,但是我一路扶著她走過來的,並沒有動了胎氣。”
於氏聽了便又放心兩分,衝了紅糖水親手給寧清喂下,再三問:“你覺得怎麼樣?肚子是不是疼?”
寧清喝了一碗紅糖水便有了精神,“我沒事的。娘,眼下我和你女婿沒有活路了,才找回了家裡!”
“什麼沒有活路了?”於氏一時沒有聽懂,十分地擔心,“難道親家出了什麼事?”
“也不是出事,”寧清吞吞吐吐地說:“就是前天我和大嫂吵了一架。”
“你怎麼與大嫂吵架了呢!”於氏急了,“俗話說長嫂如母,你如今年紀小,正要對長嫂謙讓的時候。”
“什麼長嫂如母?”寧清撇了撇嘴,“我們家這位長嫂簡直就是潑婦,過完年公公說家裡人太多了不如分家各自單過,她就仗著是長支要與父母一同生活,恨不得將家產全部霸佔了,將弟弟們都空手趕出家門!”
三家村這邊分家都是有規矩的,家產算清楚之後分成幾份,其中要將老人們養老的份額留出來,然後幾個兒子再平分。老人可以自己生活,也可以與哪一個兒子在一處,當然多半是要與長子在一處的,那樣老人的那份就要與長子放在一起。
郭夏柱與羅雙兒分家出來就是這樣的,他們不是長子長孫,所以郭家只幫他們蓋了房子,又分了他們兩畝地便什麼都不管了。寧清和劉貨郎若是分家出來,所得的家產比長兄少原也是應該的,只是寧清說的卻十分地嚴重。
於氏一點也沒想到女兒的話裡會有水份,因此就急忙問二女婿,“可請了你們的舅舅?”分家產是大事,一定請孩子們的孃舅去主持正道,正合一句俗話,“孃親舅大”,通常娘
舅對自己的幾個外甥還是會一碗水端平的,也就主持著將家產分好。當然若是家產豐饒的,再要請了中人寫契書到官府裡上檔,但尋常人家也就如此分過就罷了。
這樣的大事劉貨郎自然不敢撒謊,“自然請了舅舅,舅舅也點頭同意了。”
寧清便氣道:“公公婆婆偏心,舅舅也偏心!”反正不幫她的就是偏心!
喜歡重生農家么妹請大家收藏:()重生農家么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