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二少爺走後,爹和餘三叔、寧大伯等幾個人繼續收拾另外的野豬。
五頭野豬隻的有三頭大野豬,其中最大的一頭是公豬,大約有一千斤,另兩頭是母豬,也都有六七百斤,兩頭小豬,一頭半大四五百斤,至於寧家吃的那頭最小的也有上百斤。
現在去了皮和內臟,總共還有一千多斤的肉,像一座小山似地堆在寧家的院子裡。爹孃與寧婉在一起商量了之後,自家留下一百斤肉,除了近幾天吃的以外都醃起來,另外給餘三叔、寧大伯、郭夏柱、寧大江等幫忙的人每人一二十斤肉不等,又送些心肝下水骨頭,再就給三家村每家二斤肉。
爹孃不管怎麼樣對三家村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寧婉也不反對,畢竟自家要是一毛不撥也不好看,總歸還是要在三家村住上許多日子。
餘三叔等人聽了寧梁的話個個都十分高興,直誇寧家大房厚道,又幫忙將野豬肉分好,送到各家,又是一陣忙亂。
於氏見屋外大家都忙著,便拿了一把高梁米用鐵鍋炒得微焦,然後泡了滾水,便成了淡淡的黃褐色,給大家送出去。
原來三家村這邊平日買不起茶,便時常用這種法子泡水充做茶水喝。於氏因為村裡的人來幫自家做活兒,因此便十分招待,不好只送了白水出來,但泡茶又沒有足夠的茶葉,炒米泡的茶總歸比白水瞧著要好些。
寧婉早已經忘記家裡炒米茶的味了,幫忙送過去之後自己也喝了一碗,焦香微甘的味道十分平和,倒覺得十分可口,因此又盛了一碗,“娘,你也歇歇。”
娘接了碗,卻將寧婉拉到屋子裡,喝了兩口便悄悄問:“那個盧家少爺,我怎麼覺得對你不錯呢。雖然是幫過他,但是上次送了那麼多東西就夠了,怎麼又來了,還幫忙打野豬,又將肉都送了我們?”
“娘,你想什麼呢?”寧婉樂不可支,盧二少爺會喜歡自己?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誰也不喜歡,他只喜歡練功!據說他習的是童子功,因此破了身就不能再有進境了,所以他就是納了妾,又娶了妻,還是保持了很久的童子身,後來因為吳夫人想要孫子,才不得不與妻妾圓了房……
“盧少爺之所以過來,是因為上一次我賣金飾時被他遇到了,他看我們家日子很艱難,就想幫一把。”看娘待信不信的樣子,寧婉就又說:“他很快就去多倫百戶所當兵,幾年之內都不能回來了。”
“多倫?”娘聽了這個名字,終於將她心裡原有的一絲想法消掉了,去了多倫百戶所當兵的人,不說九死一生的吧,但是多半沒有什麼好結果,就連終日在三家村的農婦都知道沒有人願意去多倫當兵,自家女兒還是找一個日子富足的農家人吧。不過她倒埋怨一聲吳夫人,“明明那夫人看著也不是很窮的,怎麼能捨得讓兒子去那個地方?”
一般都是很窮的人家才送孩子去當兵,而只有最窮的才去多倫,因為安平衛會多給多倫的兵士們每人多一份軍餉。娘便以為吳夫人為了那軍餉才把兒子送去的呢。
寧婉也不想給娘解釋吳氏為什麼要把僅僅十幾歲的兒子送去從軍,而盧指揮僉事為什麼把兒子送到多倫,但見娘已經打消了剛剛那麼點意思,就放下心來。她雖然特別敬仰瘸子將軍,對眼下的盧二少爺也頗有好感,但是卻從來沒有生出一點情愫,瘸子將軍,他只是用來尊敬和仰慕的人,卻不是能陪伴在身邊的人。
他喜歡的只有軍營,熱愛的只有戰爭,為了援助虎臺縣,他毫不猶豫地放棄妻妾,寧婉才不想成為那被放棄了的人呢。
這時外面的人都散了,爹也回屋睡下,沒多久他便再起身用小毛驢馱了一百多斤肉送去虎臺縣。
這麼多野豬肉家裡自然是吃不了的,總要賣出去,早聽說野豬肉是比尋常豬肉值錢的,但是而三家村附近並沒有人肯花大價錢買,就是馬驛鎮恐怕也賣不許多,還不如直接送到虎臺縣。況且家裡有小毛驢,運送東西還算方便。
爹本來自己也要揹著幾十斤肉一共送去,卻被寧婉硬是攔住了,“每天往返就很辛苦了,再揹著東西,人怎麼能受得了?”
娘也攔著,爹方將那心思打消了。
等爹走了,大家又睡了一會兒,起來吃過早飯就開始醃鹹豬肉。於氏指導,寧清和寧婉做,先將將野豬肉切成長長的細條,然後用鹽、蔥、花椒、八角、紅糖等放在大盆裡醃上一些時候,待入了味再拿出來掛在廚房上面的房樑上晾乾。
此後便不必再管,鹹肉是放不壞的。待想吃的時候拿下一條,切成薄片略加些蔥姜之類上鍋蒸熟就行了,又香又鹹,十分下飯。
家裡從沒有醃過這麼多肉,因此盆碗等物皆不夠用,鹽和各種調料也沒有那麼多,因此只能先醃一些,但即便如此,也醃出了許多的肉條,掛在灶間的房樑上,十分地壯觀。
三家村的房屋差不多都是一樣的,三間正屋,中間開門,大門對著既是一個小小的廳堂也是灶間,一般都有兩個灶,分別與兩邊的兩間屋子隔牆相連,平日裡生火做飯便都在這裡。長年煙熏火燎之下,粉過的牆難免燻黑,但卻不生蟲蟻,鹹肉掛在此處十分地妥當,還能在灶火的燻燎之下更加乾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眼下姑夫和大姐夫進了寧家,首先就看到了從樑上垂下的累累肉條,皆齊聲驚歎,“做了這麼多鹹肉!”
其實這只是一小部分,還有好多肉沒來得得做呢。
爹跟著進來,笑道:“這次平白得了很多野豬肉,自然就多做些。”
娘見了來人,早笑著迎了出來,“她姑父、她姐夫,趕緊上炕坐!我去泡茶。”
大姑和大姐嫁的梨樹村就在虎臺縣外不遠處,那裡一片平原,種麥為主,因此比三家村要富裕一些。而寧家大房的這兩位姑奶奶雖然離孃家遠,卻都與孃家走得好,每年過年時,兩家都要給寧家送些白麵,而寧家也會回贈豆包等土物。
爹將姑夫和姐夫叫來就是讓他們也都各自拿些野豬肉回去,畢竟家裡有這許多野豬肉也是難得的事,自然要送至親的。當然如果不是家裡的肉太多,爹就會給他們送去,但是這麼多肉,送到虎臺縣本就忙不過來,只能讓他們自己來取。
這是昨日家裡就商量好的。
姑父和大姐夫家裡雖然富裕些,但其實也不過是比三家村略強點,也都是普通的農戶,平日裡也不過年節時買些肉吃,現在能白得這許多肉自然急忙來了。雖然夜裡才到,但骨肉親情,自然十分親近,也不顧勞累,先坐在一處說了半晌的話。
梨樹村與三家村相隔甚遠,一年一般只能來往一兩次,原本兩家都打算等寧清成親時到三家村的,不想提前來了。大家自然而然地說起寧家做起了山菜生意,又有娘有了身孕等等的事情都是才聽到訊息,因此皆很高興,卻是埋怨爹先前沒有去梨樹村。
姑父與爹同輩,又大爹幾歲,因此就直接說:“何必當日就返回呢?怎麼不去家裡住上一夜,都是一家人,實在太外道了。”
大姐夫也說:“賢兒也十分想爹孃,爹每次虎臺縣就到我們家裡住一夜不是正好?也免得一日往來太累。”
爹和娘便笑著解釋,“不是外道,是因為這生意才做沒多久,而且每日又趕得急,原也打算等清兒成親時大家見面時告訴大家的,不想先有了這野豬肉的事。”
姑父和姐夫早見了家裡那一堆肉山,已經讚歎了半晌,他們在路上已經聽爹說過盧家少爺的事了,因此便都道:“我們幫忙運幾天肉吧,若是隻一頭毛驢,運不過來肉便白放壞了,了,都醃了鹹肉雖然可以,但總不如鮮肉能賣高價。”
原來梨樹村裡便有養牲畜的人家,姑父和大姐夫各自借了一頭驢來家,因此就幫著爹一連運了三天肉,將餘下的野豬肉都送到了虎臺縣,最後寧家又送了兩家各五十斤肉和一些心肝下水等物,大家說定待寧清成親時再來送嫁才依依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