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李軒叫了個員工進來,他將夜總會的方案交給了這個員工,讓他發傳真給朗州那邊,馬上就按照這個方案去處理。
等這員工拿著夜總會的方案離開,李軒又打電話將房地産公司的總經理給叫來了。
“飛哥,這個房地産營銷的策劃方案我只是大概看了看,有些費腦子,還沒看得很詳細,這樣吧,你給我和經理口頭講一下,我想這樣能好一點。”
齊飛點了點頭,然後就開始對李軒和經理講述自己方案的大概內容。
“如今社會的經濟狀況瞬息萬變,在這種環境下銷售樓盤,如果思維不跟著變化那麼就很容易出問題甚至全部失敗,如果想要將房子全部銷售出去,就必須搞一些創新來打破常規,越是環境有變動就越需要這麼做。”
“濱港的房地産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了,基於這種狀態,我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營銷方式,根據我們樓盤的具體情況,然後結合濱港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當下市民的經濟能力,我所琢磨出來的具體銷售方法有這麼幾種。”
齊飛侃侃而談,他沒去想李軒是否真會聽進去或者說能不能聽明白,反正只要有個售樓經理在這裡就沒問題了,他肯定是能搞懂的。
齊飛又繼續說到:“第一個方法——以租賃連帶銷售,就是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具體做法是,先把手中的物業出租出去,接著將營銷的目標放在投資性賣家這個群體上邊,讓這一群體在有了比較高的投資回報保證的前提下,變成其租賃的物業的擁有者。”
“這麼做的話,就算房子還沒有賣出去,軒哥你也可以先得到一些租金,這讓房地産公司的前期有了最基本的收益保障,我還分析過了,經濟再怎麼萎靡,它還是在增長的,隨著濱港經濟的發展,必定會讓房價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如此一來,軒哥你可以得到兩方面的回報。”
李軒聽完這些之後,看了一眼坐在旁邊沙發上的經理,經理很認真的思索著,還微微點了點頭:“這個不多,繼續說吧。”
齊飛清了清嗓子:“在前邊一段時間裡,我對濱港的打工一族進行過調查,調查的就是他們租房子這方面的情況,接著我就發現,濱港這裡外來人口數量龐大,而且一直是有增無減,所以就使得市區當中的出租屋資源很緊缺,並且是越來越緊缺,這就使得房屋的租金呈現了上漲的勢頭,所以我覺得,這個方法是很有可行性的,潛力很大,發展空間很大,值得去試試。”
李軒也連連點頭:“聽著是那麼回事,不錯!不錯!”
售樓經理眼中也露出了光芒,看著齊飛:“請繼續說吧!”
“接著是第二個方法。”齊飛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幾口水潤潤嗓子:“這第二個方法呢,就是針對讓房地産商最為頭疼,最為棘手的樓房基本上任何一棟樓的頂層,都是開發商的心病,因為實在是太不好賣出去了,這個就關繫到消費者的心理了。”
“經過我的調查以及資料搜尋整合,最後發現,消費者的消費思想,是很理性的,那種什麼都不想一時興起花錢買東西的人要麼就是瘋了,要麼就是錢多得實在沒地方花,但只是特例,暫且不說。基本上,消費者的消費態度除了理性之外還具有私利的特點,尤其是在面對高消費的時候,消費者更加會小心翼翼,更別說面對的是決定自己生活的家當物産了,不可能不會盡量的仔細,雞蛋裡挑骨頭都很正常……頂樓有很多問題都會被消費者盯上,而我發現,最讓人顧忌的問題就是夏天溫度會太高。”
“其實問題有不少,不過這個是最為重要的,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甚至把這個問題轉變成了優勢,那麼其他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在房屋質量過硬的情況下,再加上一個由劣勢轉變成的優勢,相信會對購房者有不少的吸引力,所以從實際出發來看,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頂樓建立隔熱層。”
李軒搖了搖頭:“隔熱層?這實在不算什麼創意。”
售樓經理也點了點頭,表示對李軒的說法也贊同。
齊飛不急不忙的說到:“隔熱層不是創意,但將它改變一下就可以了。”
“一個隔熱層而已,還能怎麼變?”李軒很是懷疑。
齊飛說到:“我所說的隔熱層,並不是一般的隔熱層,軒哥你可以這麼做,在樓頂上建立花園,這樣做的話隔熱效果會更好,能夠使得頂層的溫度在外界氣溫炎熱的情況下,內部溫度還是能和其餘樓層的一樣。”
“而且,建立一個頂層花園,不僅僅能夠起到很好的隔熱效果,所種植的植物還能美化環境讓空氣清新呢。”
李軒有些猶豫,問售樓經理:“這麼搞的話,需要投進去多少錢?”
售樓經理幹咳了兩聲:“回老闆,這個……還得到時候具體計算一下。”
李軒皺起眉頭:“靠,你他媽的心裡難道都沒個概念?”
這時候齊飛開口了:“軒哥,這個方面我計算過,其實投入並不大,一百平米的範圍大概需要的資金在兩千塊左右,不會超過兩千五,換算下來,一平米二十多塊錢,並且到時候你如果進行大量的建設,還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
“這樣啊……”李軒摸著下巴想了想:“那也還不錯,可以。”
售樓經理說到:“看來我們樓房頂樓銷售的問題能夠解決了!”
李軒盯著齊飛問到:“那麼中層呢?有什麼好點的辦法?”
“這個不難。”齊飛說:“就搞個——以舊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