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直接打電話也行,我看你對刑偵這塊還是挺感興趣的嘛,要不來我這先試著幹兩個月?”
“嗯……行!等我這邊跟家裡商量好了就去您那報道!”方子羽這時深刻意識到了抱大腿的重要性,不再拿捏不定。
“好好好,等你。”張況再次笑出了回聲,“那就這樣,先不說了,我這邊來客戶了。”
掛了電話,方子羽陷入沉思。
張況的判斷肯定比自己的推測更準確,而且他的分析合情合理。那麼,兇手很可能真是一個沒有反偵查意識和犯罪經驗的菜鳥。
加上這個條件,就能進一步確認這是仇殺,只是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兇手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報復?
回想之前得出的各條線索,就能得出一條很有意思的結論:兇手智商不高。
如果是高智商罪犯,肯定會把犯罪計劃反覆推敲,仔細檢查,不會犯下這種低階失誤。
既然不是冷靜沉著的高智商罪犯,為什麼要特意做這樣一個殺人計劃呢?純粹只是為了洗脫自己的嫌疑嗎?又或是另有用意?
方子羽第三次開啟手機中的影片,閉上眼仔細聽兇手的話。
由於用了變聲器,聽不出地方口音,但方子羽聽出了一個奇怪的特點。
“這是你的報應!”
“我說了,這是你的報應。”
兇手只有在說出這兩句話時,刻意在句尾加了重音,而在其他時候卻沒有這個習慣。
“報應?”
“報應……”
方子羽口中喃喃,隱約感覺自己抓住了點重要線索,但那線索好像是平原另一端的海市蜃樓,明明知道它在那兒,但看不真切,也觸碰不著。
騎著思維的馬兒跑了半天,方子羽最終還是沒追上那一閃而過的靈光,只能轉頭奔去另一個方向:先找到被害人。
與兇手不一樣,被害人可是露了全臉。既然兇手把一起仇殺搞得這麼複雜,說明他認為被害人死後他很有可能被警方當成重點懷疑物件,也就是說兇手與被害人之間的仇怨並不是什麼隱秘。
那麼,只要能找到被害人,或許就能揪出尚未殺人的兇手!